省供销社办公室关于报送基层社和农民合作社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市、州、县供销社:
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见》(鄂发[2015]22号)精神,深入推进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农民合作社倍增工程“两大工程”,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农民合作社建设模式,营造更加重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推进基层合作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省社决定在全省系统总结推广一批基层社恢复重建和农民合作社建设典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典型案例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做法、主要成效、基本经验以及两张与该案例相关的电子版照片。各地选报的典型案例应符合“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服务水平高、联系农民紧“的基本要求(可参照附件中其他省基层社建设典型案例)。
二、案例报送具体要求
1、各级供销社要高度重视,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发掘先进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形成案例材料,经主要负责同志审定把关后层层择优上报。省社将从中选择一批先进典型,集结编撰典型案例汇编,在有关媒体上予以宣传,适时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并在基层组织建设相关项目上予以倾斜支持。
2、典型案例要聚焦到点,情况真实,典型突出,针对性强,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电子版照片要求是近期图像,清晰度高,现场感强,能集中展示基层社、农民合作社精神风貌和工作形象。
3、各地典型案例以市、州社为单位向省社报送。各市、州报送基层社和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各不少于2个,省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报送基层社和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各不少于1个,并于12月10日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报送省社合作指导处。
联系人:朱阮林
联系电话:027-85775553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附件:有关省基层社建设典型案例(3个)
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办公室
2015年11月13日
附件:有关省基层社建设典型案例( 3 个)
案例一、河北省固安县新型基层社案例
本案例特点: 固安县基层社采用“能人治社”方式,以项目兴社搞活基层社 , 并由通过组建基层社、农民合作社联合专业协会于一体的新型基层社,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 更好地履行为农服务。
河北省固安县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县,县供销合作社基础较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农民的生产生活出现了新的需求。但是,县级社沿袭着多年的体制机制,既缺乏农民的合作,也缺少内部的联合,市场经营能力弱化,特别是大部分基层社靠租赁资产过日子,难以满足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县社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人才兴社、能人治社、项目立社、服务活社、开放办社”的工作思路,从创新基层组织体制机制入手,大力推进以区域内农民为主体的新型基层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行业协会纵横交错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一)主要做法
1 .实行产权多元化改革,与农民形成利益连接机制
县社把产权多元化为组织机制创新的前提,全县原有16个基层社全部实行股份合作制。县社以基层社社有资产为股份,基层社职工转入基层社法人股社员,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其中,县社占股份34%,原基层社法人股份17%,其他社员投入股份49%,县基两级社产权比例保持51%的控股,以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为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基层社坚持合作制,实行一人一票,让人数较多的农民社员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改革后的新型基层社就成为农民当家做主、社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经济组织。具体操作上,首先制定改制方案,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明确债权债务承担责任,报请政府相关部门审批,这样既防止社有资产流失,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能吸纳更多的社会资产参与,保证了产权制度改革合法有效。
2.推行合作制治理模式,实行规范建设与运行
县社按照省市社《基层组织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流程。首先各基层社成立党支部,形成党支部领导下的基层社组织工作机制,县社机关每个干部分包一个基层社进行指导,将自愿申请入社并符合社员条件的逐个登记备案,报请县社理事会审定,县社与乡镇政府进行沟通后,确定入社人选,按照规范的选举办法和流程,全县16个新型基层社社员大会同时召开,以票决制方式选举出基层社理事会主任、副主任和监事人选,各基层社都制定并讨论通过了社章和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工作、执行监事工作、财务管理、社员管理、盈余分配、学习培训等制度,用制度保障新型基层社规范运行。
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内在活力
县社理事会与每个基层社签订任期目标承诺书,对流通网络建设、为农服务、项目建设都明确了量化目标和具体措施,同时出台基层社主任年度考核管理办法和推进基层社改革的12项具体措施,其中包括对接服务、利润分配、信息共享、审计监督、会计统计制度等,如在对接服务中明确以基层社为主对接农户,每个基层社主任、理事不低于30户。
4.基层社、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专业协会“三力合一"
基层社牵头成立了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以及养猪协会、蔬菜协会、果品协会、农资协会和流通协会等,覆盖了当地种植、养殖、流通主导产业,开展培训、信息、自律、维权等服务项目,扩展了基层社为农服务范围,形成了为农服务合力。
5.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产业化发展
原有基层社大都有土地和经营设施,且区位优势明显,但由于供销合作社多年来经营和效益低下,这些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改革以后,借助社会资金,迅速启动了柳泉农副产品推介展示中心、知子营物流配送中心、顺斋蔬菜基地、定点屠宰厂等7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6000万元,之后又启动了彭村、宫村、北马、东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北马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新项目。
(二)主要成效
经过改革,固安县基层社的实力活力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开放办社新增团体社员99家,农民社员13290户,辐射种养加商品基地4万亩,带动农户45900户,占全县总农户60%以上。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全资企业29家,控股企业25家,合作企业74家,年销售额达7.5亿元,固定资产增加2.4亿元。经营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农资、日用品、农产品经营市场份额占绝对地位,新增仓储物流,苗木花卉、物业餐饮、文化休闲、生猪屠宰、建材建筑业、金融法律服务等新型业态,覆盖了全县农民的大部分生产生活需求。基层组织创新使供销合作社赢得了政府“三农”工作的抓手,企业大户发展的平台,农民致富靠山的社会地位。
(三)总结和评述
固安县新型基层社的做法属于原有基层社基础较好的提升型模式,做法也较为典型。基层社通过实施“人才兴社、能人治社、项目立社、服务活社、开放办社”,改革了产权制度,优化了人才结构,推行了合作制治理模式,密切了与农民和各类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系,既实现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也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实现了快速发展壮大。
案例二、浙江省临海市永丰供销合作社案例
本案例特点: 永丰供销合作社将农民合作社打造成新型基层社,在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基础上发展综合服务功能,其“母体不变、一社多制”的组织创新为激发基层社活力打下了基础。
2002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供销合作社以参股的形式组建了临海市永丰鲜果专业合作社,通过10年的培育,合作社颇具规模,已发展了柑桔、脐橙、杨梅、蜜桃、枇杷等水果种植基地2万多亩,2012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是临海市十佳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总社“千社千品”农民合作社。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壮大,以“专业”身份的合作社在生产管理和品牌建设上比较得心应手,但在生产资料供给、加工储藏、营销网络、人才队伍、融资规模等方面都受到制约,迫切需要有一个综合服务功能的平台。
临海市供销合作社按照“要加强基层社建设,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调整建制,优化布局,改造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层社”要求,大胆实践,与永丰鲜果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永丰供销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发展基层社的新路子。
(一)主要做法
1.建立基层社“三会”制度
永丰供销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8月,基层社成立后,吸收永丰鲜果专业合作社150名社员,根据地域和产业不同,分成14个代表组,各代表组选出二名代表组成永丰供销合作社社员代表,建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首届社员代表大会审议了永丰供销合作社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选举产生了永丰供销合作社理事5名、监理3名,由理事会负责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监理会负责监督管理。
2.坚持“母体不变、一社多制”模式
永丰供销合作社由临海市供销合作社和临海市永丰鲜果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双方各持股份51%和49%。是浙江省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合作社联手的首次创新。本着“母体不变,一社多制”的原则,基层社本身实行“三会”管理机制,下属的各个建设项目和服务内容按照多元合作、多体制并行的管理模式,形成灵活、新颖、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在组织体系上,由于基层社只能在工商部门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类型,因此基层社对外为有限责任制,内部管理模式为合作制,从而使基层社有了更大发展空间。
3.坚持建设主体多元化
永丰供销合作社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和分配制度的同时,积极探索社有资本与农民资本、职工资本、工商资本结合的多元资本运作方式。
第一,与市农资龙头企业合作,以股份制的形式建立农资综合服务中心、庄稼医院。该基层社与省社惠多利农资公司和台州市社台农农资公司合作,建立永丰供销合作社农资服务中心,设立庄稼医院,实施业务培训,上门咨询和网络短信相结合,为全镇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咨询,对社员农资实行统一配送,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应用,确保农产品安全可靠。
第二,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吸收村集体经济,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功能。永丰镇大部分是山区丘陵,水果产业占农业的比重很高,水果种类丰富,为了服务当地果农的产品销售,与当地农民合作社合作建立了1800平方米的鲜果加工车间和150立方米的冷库储藏车间,建立农产品采后处理中心、农产品储藏中心,引进了大型柑桔分选机,加工能力显著提高,柑桔商品质量大幅度上升。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引进经销大户进场交易,做好服务工作,并对卖果农民免除交易手续费,受到了农民的称赞,目前已吸引当地周边乡镇十几公里范围的农民进场交易。
第三,与市供销超市联手,引进社会能人,建设日用品超市。该基层社与市供销超市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日用品连锁超市,同时负责对全镇32家农村日用品连锁便利店实施配送管理。
第四,结合协会交流,扩大基层社影响力。该基层社成立了永丰镇水果专业技术协会,建成了社员培训电化教室,多次邀请浙江柑桔研究所、临海市林业特产局的专家授课,组织社员参加水果生产专业技术辅导,开展技术交流,年培训社员800多人次。
(二)实施效果
目前,该基层社已建成了农资综合服务中心、日用品超市、庄稼医院,2000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中心,1800平方米的鲜果加工车间、150立方米的水果储藏冷库等项目,2012年销售达5000余万元(其中出口额2000万元),利润150多万元。永丰供销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三)总结和评述
永丰供销合作社属于空白地区重建基层社的典型案例。临海市社通过联合供销合作社创办的农民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新型基层社,一方面发挥了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品牌、资本等优势,一方面借助了农民合作社的农民社员、合作制治理模式、农业产业服务基础等优势,全新的体制机制、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加上“母体不变、一社多制”的创新,为新型基层社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做法和经验很有借鉴意义。
案例三、安徽省宁国市港口镇供销合作社案例
本案例特点: 港口镇供销合作社是县级社联合当地龙头企业发起,吸收农民、农产品经纪人、农民合作社、商贸公司、农资公司等经营主体共同参与,在基层社空白乡镇建设新型基层社。
(一)主要做法
1.县级社和公司共同发起,吸收多元主体加入
2014年年初,宁国市供销合作社提出,按照中央1号文件关于“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以港口镇为试点,先行先试,创建新型基层社,以此带动全市基层社的建设和发展。1月中旬市社主持召开港口镇供销合作社筹备大会,确定市社和当地的鑫辉公司共同发起,吸收乡镇(街道)农民、农产品经纪人、辖区商贸公司、农资公司、超市、集贸市场、农民合作社等单位和个人组成。7月12日,港口供销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元,39位自然人共同出资参股,吸收社员300多户。
2.为入社股东和社员提供优质服务
港口供销合作社立足多数入社股东和社员有经营门店和实体业务的实际,供销合作社依托宁国市电子商务协会、宁国市供销鑫辉资金互助社,为入社股东和社员信息化的供销服务和资金互助服务,建立了股东销售物品需求、库存信息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适时掌握各销售网点的经营、库存、需求情况,进行商品的包装、发货以及物流配送,为入社股东和社员提供全面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3.为辖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
港口供销合作社利用鑫辉公司现有的经营业务,吸收整合社员的经营服务资源,重组改建农资、日用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销售终端和农副产品购销网点,逐步为辖区居民提供日用品、家电、服装、农资、资金互助、信用合作、烟花爆竹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电影放映、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忙时为生产作业大型机械提供加油等服务。正在引进“拉卡拉”终端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将为农民提供代缴水电费、电话费、代公司车船、机票、银行转账、代买物品、代卖物品、物流进村、农村创业、资讯下乡等服务项目。
4.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港口供销合作社依托宁国双赢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建立环保收购、绿色回收、统一管理的再生资源回收乡镇终端集散市场,并进行分拣、打包、暂存、中转,实现收购价格、计量工具、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统一,将各网点分散回收的再生资源直接进入宁国双赢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交易市场,减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间环节,惠利于民,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为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总结和评述
港口供销合作社是由县级社牵头,联合农业龙头企业发起组建新型基层社的典型。该社借助龙头企业的经营服务优势,供销合作社的品牌优势,以及入社股东和社员的经营网络资源,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改造、提升,很快就打造起了为农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也得以迅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