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十周年 创新动能的光谷密码

10.12.2019  10:50

   开栏的话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让武汉惊艳世界的同时,也迎来宝贵的发展机遇。后军运时代,武汉如何实现新时期的高质量奔跑?12月2日至6日,中央及省市媒体采访组,深入武汉东湖高新区、江夏、黄陂、蔡甸、武昌、江汉、江岸、硚口等8区,探访武汉动力“新引擎”。今起,本报推出《高质量发展武汉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十年前的12月8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建设,成为继北京中关村后,我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

  此后十年,一系列国家战略密集在光谷落地。靠着“小米加步枪”、草根创业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城郊之土,完成了登上自主创新国家舞台的关键一跃,“中国光谷”迎来跨越式起飞。

  十年后的今天,光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企业118家,净流入近600人,70%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创新动能的光谷密码在哪里?

   鼓励创新与冒险

  光谷生物城冲出千里马

  2014年,交不起40万元房租的中科院病毒所创业教授王华林,准备关掉自己一手创办的湖北新纵科病毒疾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此时的王华林在业内已完成多个第一:首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发现F蛋白中的重要功能位点;首次揭示杆状病毒中入侵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的新途径等。

  光谷生物城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雪中送炭,通过股权投资方式向新纵科公司注资100万元,救活了这匹千里马。

  一年后,新纵科成功研发了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试剂及设备。

  今年12月2日,在新纵科公司,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王华林,指着满屋子自主研发高科技仪器如数家珍:这是高通量同步荧光检测仪平台,可用于重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的检测;这是高效组织细胞样品处理系统,95%的植物和动物组织、器官、微生物、孢子、毛发等,均能在极短时间里彻底破碎,减少样品降解……

  目前,新纵科公司年营收额已超2000万元,正在为冲刺科创板作准备。

  光谷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光谷文化中,创新与冒险并存,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重要。今年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排名,光谷生物城位居第一方阵,其中人才竞争力全国第一。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专设“不满意请找我”窗口

  5月5日,中建宝来公司的庄先生前往光谷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股权转让登记。得知办理时限是3个工作日后,庄先生着急了,情绪开始激动起来。

  原来,因为业务打款紧急需要,他急需领取变更后的营业执照,银行客户经理也预约好了等着他去办理。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不满意请找我”窗口。

  工作人员获知诉求后,安抚他的情绪,引导他填写绿色通道申请书并立即与审批人员沟通。审批人员考虑到情况紧急,优先进行了审批,并现场发放新营业执照。

  “不满意请找我”是光谷政务服务中心5月初设立的新窗口。企业和群众对政策理解不清楚、业务办理不成功、审批流程不顺畅、审批服务有新点子好建议……只要有不满、有疑问、有需求,“不满意请找我”窗口欢迎一切“吐槽”。

  11月11日,“光谷政务”小程序上线,可提前上网查看600多个业务指南,并对企业商事登记、社保办理、不动产登记、投资项目综合受理等十几个办事窗口进行“在线预约”,享受优先办理,避免空跑和排队。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的每处细节,都影响着光谷创新创业指数。

  截至11月底,光谷市场主体达128449户,其中企业90675户。仅今年以来,就新增市场主体32514户,同比增长58.67%。其中,企业新增23977户,同比增长47.31%。

   始终不忘人才“第一资源

  十年引进6000海内外团队

  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东湖高新区,强调“人才在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好”。

  光谷入列国家“创新示范”的十年,每一步创新探索,关键都是靠前赴后继、干事创业的一群人。

  在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当年,东湖高新区启动“3551光谷人才计划”,建设国际人才创新高地。2010年,光谷全面开展股权激励试点。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国内光通信巨头烽火通信首次试水股权激励,200余名技术骨干获得公司股份,成为国内第一家员工持股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人才引领下,光谷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闫大鹏博士主持攻关国内首台万瓦级光纤激光器,打破国外高功率激光器技术垄断;杨代常博士成功实现植物源提取人血清白蛋白,技术全球首创;韩绍伟博士研发出国内第一颗40纳米大小的芯片,推动国内卫星导航芯片和国际接轨。

  不久前,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甘棕松团队发布重大创新,另辟蹊径造出9纳米光刻试验样机,破冰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业“卡脖子”难题。

  过去十年,光谷在“3551人才”引进上,累计投入18.7亿元。眼下,4名诺贝尔奖得主、64名中外院士、1699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6000个海内外人才团队、1万名在企博士,让光谷创新“每天不一样”。

  以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为目标,这片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热土,立下“每年新增企业2万家、GDP达到2000亿元、服务200万人口”的“三年三两”目标,全力从“中国光谷”跑向“世界光谷”。(李墨 魏国兴 丁鹏)

责任编辑:马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