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教授研发钢渣沥青 强度是普通沥青3倍

14.09.2014  11:05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墨)武钢炼钢产生大量钢渣。为解决这些棘手废弃物,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吴少鹏率队,在国内率先研发出“钢渣沥青”,抗压性为普通沥青的3倍。昨日,这一专利成果正式实现工程化应用,满产后每年可消耗100万吨钢渣。

  记者昨在位于沌口的钢渣沥青生产基地看到,材料仓库里黑色钢渣堆成山,年产100万吨钢渣集料的生产线已完成试产。吴少鹏教授介绍,这条生产线先将工业废钢渣破碎、筛分和清洗,再通过技术手段与沥青结合,生产出钢渣沥青。由于钢渣含20%至35%的铁元素,并有丰富微孔,新型沥青的力学性能大为增强,抗压耐重能力是普通沥青的3倍。

  工程人员称,该技术研发早期,曾在武黄大修工程豹澥段匝道,及仙桃汉江大桥桥面进行试验性铺装,这两条钢渣沥青路面在超过10年无养护的情况下,仍在正常服役。

  去年,武钢废弃钢渣达560万吨,全国钢厂废渣加起来有7000多万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钢渣的环保处置与资源化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课题。

  吴少鹏说,每公里沥青路面需消耗2800吨钢渣。通过变废为宝,武钢每吨钢渣还能值100多元,为企业和市场都带来新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