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睡眠健康 “夜猫子”其实是种睡眠病

22.03.2016  13:51

  “凌晨3点多睡觉,中午12点才醒,白天无精打采,夜里精神百倍,工作效率低下,注意力也不集中,都快抑郁了。”近日,25岁的市民张萌(化名)因受不规律的作息困扰,求助于市优抚医院心理医生。经睡眠呼吸监测检查后,张萌被确诊为“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

  市优抚医院专家指出,生活中类似张萌这样因不良习惯引起生物节律紊乱的人大有人在,“夜猫子”其实是种睡眠病,影响日常工作与人际交往,应积极作出调整。适逢第16个“世界睡眠日”,记者采访市优抚医院心理专家,教大家如何关注睡眠健康,如何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睡眠障碍诱因很多 需要及早筛查治疗

  市优抚医院心理专家肖志刚表示,排除身体疾病与精神症状的影响外,大部分睡眠障碍患者存在不良睡眠习惯,破坏正常的睡眠模式,导致生物钟形成对睡眠的错误概念,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睡前玩手机、平板电脑。调查显示,近六成人上床之后,仍上会网才睡去,成为影响睡眠的一个重要不良因素。

  睡前饮酒或者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有刺激神经、兴奋大脑的作用,容易导致失眠。

  睡前运动过量。运动时间离就寝太近,会让人的核心体温升高,反而更难入睡。肖志刚建议,入睡前1到2小时,要避免有氧运动,可改做轻度的伸展或瑜伽。

  心理焦虑。有的人在工作生活中难免遭遇到瓶颈时期。这段时间,往往精神也会不自觉地跟着焦虑、紧张或烦躁不安,而这些情绪都可能导致出现失眠等症状。

  肖志刚指出,睡眠障碍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往往还伴随着疲劳不适、注意力或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等日间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建议患者应及早进行筛查治疗。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睡眠障碍的患病、发展、控制和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睡眠障碍,应保证良好平和的心态。”肖志刚说,“除此之外,提高对睡眠的健康意识,建立对睡眠疾病的正确认识尤为重要。

  如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肖志刚建议,睡前数小时(下午4点以后)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如咖啡、浓茶或吸烟等。睡前不要饮酒,可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

  此外,对于已经形成睡眠障碍或患睡眠延迟综合征的患者,建议通过与昼夜相适应的睡眠方式来训练其节律性行为,最终改变和调整其生物钟。

  肖志刚建议,将上床和起床的时间系统地向后延迟,每天时间递延数小时,直到一天的睡眠到醒来和上床起床的时间延迟到所期望的入睡时间。 此外,可同时使用一定药物来改变生物钟,使睡眠节律提前,帮助入睡的同时改变晚睡习惯。 (编辑:丁喆)

护眼灯能防近视?专家称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更有效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晗)“智能数码LED灯”、“无Wuhanw.Com.Cn
实习医生会诊酿事故 副主任医师被追究刑责
陈女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做了手术后,Wuhanw.Com.Cn
小伙考后彻夜聚会晕在KTV 脑电图检测为癫痫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媛 通讯员廖燕 李锐)考后忙于Wuhan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