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11”看互联网经济给乡村带来的巨大改变
互联网经济向乡村蔓延,既有助于现阶段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也有助于解决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乡村“空心化”引发的社会问题
今年的“双11”已经过去10多天了,可小区门口、单位楼下,依然可以看到快递员们忙碌的身影,身边依然会不时走过捧着“双11”战利品的身影。
其实,已经不仅是城市,如今的乡村也被“双11”的浪潮席卷着。数据显示,2014年的“双11”农村市场购销两旺。在阿里巴巴各零售平台571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中,发往农村的消费品总额占到10%。而且还不仅是消费,各地的“淘宝村”也都在这场“盛宴”中有着不俗的表现。据介绍,仅江苏徐州的东风村在“双11”这天的销售额就达到5987万元,这一数额已经超过了2009年阿里巴巴“双11”当天整个平台的交易量。
虽然有人说,“双11”不过是一场购物狂欢。但它之于广大农村和农民的意义却值得我们思考。应当看到,“双11”的背后,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品的丰富,网络在农村日益普及后,互联网经济给广袤乡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表面看,互联网经济改造着农村流通渠道的生态和农民的消费习惯。曾经,村里人羡慕城里人,羡慕他们购物的场所有多种选择,大型商场、超市,品牌专卖店、社区便利店……里面的商品或是品种齐全,或是专业高端,购物体验既可以货比三家,又可以方便快捷。
而彼时的乡村,买日常所需只能到村里小店,或是等着赶集,选择少不说还要担心商品的质量。有了网络购物新选项之后,虽然还受制于消费水平和物流条件等因素,但只要坐在电脑前面,或是拿起手机,村里人面对的就是和城里人一样的商品选择,感受的就是和城里人一样的购物体验,城与乡的差距在这一刻很大程度上弥合了。
深层看,互联网经济改变着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他们的社会身份,推动着乡村的转型。一直以来,农户分散的小生产如何对接大市场这个问题,都没有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农户因信息劣势带来其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弱势是明显的事实。
如今,当互联网经济向乡村蔓延,农户认识到网络的力量。他们开始利用网络更多地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克服了信息弱势,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新的现实可能。与此同时,当更多的农民参与到互联网经济中来,他们有了和城里人平等的创业机会。他们从务工的城市返乡,从耕作的田里上岸,变身为网商、客服、服务商、经纪人。这既有助于现阶段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也有助于解决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乡村“空心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让转型中的乡村重新焕发出生机。
近些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现实地看,未来即便城镇化水平再提高,乡村既不会、也不该消失,而是应该成为与城市不一样的所在。那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虽然可以路途遥远,但已不会再是闭塞、落后的地方。因为互联网已经让乡村与城市的距离更近,互联网经济也已经让农民与市场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