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列车“指挥官”

10.02.2017  12:11

    2月6日上午11点07分,来自广州至十堰的K643次列车准点停靠在十堰火车站内。看着出站的乘客渐渐消失在监控显示屏上,42岁的行车值班员廖作兵抓紧时间喝了口水。

      这天是正月初十,春运返程的小高峰刚刚过去,但廖作兵一刻也不曾放松。十堰火车站所有列车进出站时间、上下行轨道变化的指令都从这里发出。从火车何时停靠、出发、减速、临时停车,到如何辨别方向、变更接发列车进路、到站停靠在哪一股道,都需要行车室值班员的现场把控、上传下达。

    作为看不见的列车“指挥官”,值班员的每一道指令都必须严谨高效,才能保证整个火车站井然有序的运行。 

    从十堰车务段大门到十堰车站行车重地,需要经过三道指纹解锁,这让行车重地多了一些神秘气息。

      这里是十堰火车站的“中枢神经”。宽敞的值班室内,十三台台电脑依次排开,不间断地传输着实时信号,墙壁上方挂着十个十堰火车站各个路口的监控显示屏,廖作兵与信号员冷金焰坐在控制台前,时而抬头确认现场监控,时而核对列车进出站时刻。

      “K1174次进站,三道停车,开放信号!”“K1123次进站准备接车!”紧盯着电脑上的十堰站旅客列车到发预告系统,廖作兵与冷金焰配合默契,他们与邻站、司机、车站各岗位及站区内各单位保持不断地联系,合理安排调车作业及接发列车股道,以确保各趟旅客列车安全准点、货物列车快速进站、按点发车。

        控制台上,对讲机、电话、信号同时跟进,廖作兵“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以最快的速度筛查出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再根据现场情况迅速给出反应进行处理。

      “以行车电话为主,再处理对讲机和指挥中心电话。”廖作兵说,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脑中的一套标准化流程有条不紊的运行着,尤其是应对应急、突发情况,都必须熟练掌握相应预案,沉稳灵活的去处理。

      在十堰火车站,每天图定列车有32对(列车一往一返为一对),在春运期间,额外增加了11趟临时客车,每天人流量可达1.55万人,最高峰则有3万多人次,工作量骤然变为平时的1.5倍,值班员需要让这些密集的人流量和高密度车次在短时间内有序运行、交会接发。

    “值班员一定要沉着冷静、灵活应对、多方配合。”廖作兵说。他的底气来自于23年的铁路工作经验,廖作兵对途定列车的相关线路情况烂熟于心,哪些时段有哪些客车经过,哪个时段客车多,哪个时段客车少,都铭记于心。

    此前,他曾在丹江口、胡家营车站工作过十年,随后被调到十堰车站担任值班员,这一干就是十三年。
    在他的工作生涯中,没有因调度失误出现一起铁路安全事故,但2008年的那场雪灾,回想起来还是让他心有余悸。

        那是2008年春节前夕的一个下午,因为天降暴雪,尽管咽喉岔道已经事先擦油,但仍因为极寒天气而不能顺利归位,根据预定时间,当时火车很快就要进站,如果道岔故障不能及时处理好,就会导致列车意外停车,关在区间以外,造成列车晚点,影响整个十堰站列车的接发进站。

        廖作兵迅速向列车调度指挥中心反映情况,协调现场工作人员,一方面组织扫雪除冰,一方面迅速做出应对方案,最终,在列车进站前几分钟,道岔顺利归位,及时化解了这一险情。   

    “工作时间没有一分钟属于自己”

      “在铁路上工作23年,只在家中过了三次除夕。”谈起家人,廖作兵感觉有些愧疚,但很快他又露出了笑容:“家人都理解、支持,也是我最欣慰的地方。”

      廖作兵是广西合浦人,妻子来自陕西西安,新婚第一年的新年,廖作兵就因为轮岗未能陪同妻子回娘家,给他打电话关机,这让岳父有些不满,认为他失了礼数。

      实际上,为了不影响工作,所有值班员在上岗期间手机一律关机,集中管理,锁在了值班室的专用保险箱中。

      “年三十那天的‘战场’和广场很平静,基本没有什么人了。”廖作兵说。他习惯于把管控现场称为“战场”,因为工作时需要投入“战斗”般的精力。

        2017年大年三十,依照轮班,廖作兵排在了18点至次日2点的前半夜。中午吃过午饭稍作休整,廖作兵就来到车站休息室,根据规定,上夜班的人员必须提前四小时到单位打卡,在休息室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便高效的工作。

        因为在8小时的上班期间,廖作兵必须保持高度清醒的大脑来分析处理信息、下达指令,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分心,在这种大脑时刻紧绷的氛围下,尽管仅仅是坐着不动来“发号施令”,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会让人“吃不消”。所以,在行车值班室的四个班次16名值班员及信号员、助理值班员,全部为男性,而且大多都是中共党员,责任心和作业标准会更高。

    “没有一分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要时刻值守在集中操控的平台当中。”廖作兵说,值班员的吃饭、上厕所都必须跟着列车的时刻进行,饭要在岗位上吃,往往同事送的热乎饭菜,他得趁着没有车的时候,连忙扒上几口,还没等咽下去,车来了,就得马上扔下筷子,一手去接电话,一手去拿鼠标。“常常是吃了几口,就忘了要吃饭了,等忙完了想起来的时候,饭早凉了。”

        尤其是春运来临,临客的增加更是加大了他们的工作节奏,连上厕所都得跑着去,上夜班需要解乏,浓茶和咖啡都不敢多喝,就怕喝多了上厕所。“男同志们基本都有前列腺炎,就是尿憋出来的。”廖作兵调侃道。就连受邀采访,也是值班干部顶替他,他才能暂时放下工作,在聊天中得以片刻的放松。

      工作间隙需要起身活动,也仅限于站起来伸伸懒腰抬抬腿,不能超过座位周围两步的距离,来回走动更是不可想象:“列车随时到站出站,我们立刻就要办理径路,出不得一点差错。”廖作兵说。

        春节已经过去,但廖作兵与同事们紧绷的神经依然不能放松。2月21日是春运的最后一天,他们还将继续坚守在春运大潮的最前端,为南来北往的万千旅客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