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博物馆举办首届考古夏令营活动

15.07.2015  18:51

  为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为对考古、历史感兴趣的大学生搭建零距离接触考古工作的平台,7月7日——7月11日,省博物馆举办首届公众考古夏令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40余名大学生参与了活动。

  此次考古夏令营以探索商周文化为主题,以普及历史和考古知识,增进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提升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考古知识主题讲座、遗址勘查与体验、文物鉴定与欣赏等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专家授课——讲授最新考古动态、商周礼乐文明及考古基础知识

  7月7日上午开营仪式结束后,省博物馆馆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为学员们作了题为《2014十大考古发现——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的专题讲座,介绍了枣阳郭家庙墓地的若干重大考古发现。随后两天,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常务副管所长万全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协调部主任高旭旌分别以《从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看商周礼乐文明》、《考古是什么》为题,先后介绍了湖北省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展览和精美文物,考古的概念、目的等专业知识。通过三场专题讲座,学员们了解了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学习了考古知识,拓展了视野。

  考古夏令营还邀请国内公共考古领域方面的知名专家、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仁湘,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著名考古专家徐天进和中国文物报社编辑部副主任李政为学员们讲授考古专业知识。学员们在这些著名专家的讲授中不仅从不同角度认知考古学,更体会到考古工作者的敬业奉献精神。

  盘龙城遗址考古实践——和考古专家一起踏查古代遗址、体验考古

  7月9日,考古夏令营学员一行前往盘龙城遗址,亲临考古现场进行考古实践,与考古专家、一线考古工作人员一起踏查古代遗址。学员们首先听取了考古工作者对盘龙城遗址基本概况的介绍,随后,在专家带领下,一起踏查盘龙城城墙,学习辨认五花土、确认墓葬的打破关系、了解田野考古工作的基本方式,熟悉洛阳铲、手铲等发掘工具的使用方法。部分学员还在专家的带领下参与了考古遗迹的清理。此次盘龙城遗址的考古实践,激发了学员们投身考古事业的热情,对今后从事考古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

  器物鉴赏——近距离接触文物、了解文物鉴赏知识

  平常观众只能在博物馆展柜里看到文物,此次考古夏令营特别为学员们提供了近距离触摸文物的机会。7月10日下午,在省博物馆鉴赏室,省博物馆专家为学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直观的精品文物鉴赏课,为学员们讲解了陶瓷器、青铜器等不同类别文物的鉴赏基本知识,并请学员们安全、有秩序地触摸、鉴赏商周青铜器、元青花瓷瓶、明清精品书画等珍贵文物。学员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加深了对文物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之情。

  与文化“大家”互动交流——刘醒龙先生应邀到湖北省博物馆,现场与学员交流互动

  商周的礼乐文明辉煌灿烂,其巅峰之作曾侯乙尊盘令人叹为观止,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刘醒龙以尊盘为线索推出重磅力作《蟠虺》,并荣获第九届中国书业年度图书大奖。此次考古夏令营毕营仪式上,省博物馆特邀刘醒龙现场与学员交流互动。刘醒龙先生与学员们分享了他心中的考古学、楚文化的特点及青铜器的意义,他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对问题独到的见解赢得了学员们与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此次公众考古夏令营,是省博物馆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推动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次有益尝试,为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了解博物馆、了解考古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桥梁,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得到了参与者的一致好评。按照计划,省博物馆公众考古夏令营将在每年暑假至少开展一次,希望通过几年的持续开展,将之打造成省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又一活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