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找到新论据 盘龙城或为商代荆楚方国都邑

03.06.2016  14:42

  长江日报(记者黄征)盘龙城可能是商代楚人建立的荆楚方国都邑,这是30多年前我国一位知名专家提出的观点。在“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刘森淼表示,他为这一观点找到了新的论据。

商代荆楚民族的存在不可否认

关于盘龙城的性质,多年来学界看法不一,有“军事据点说”、“商朝南土(南部疆域)说”、“方国说”等等。1983年,郑州大学考古学教授陈旭提出,盘龙城城址是商王朝的一个方国都邑所在,是楚人建立的国家。但这一观点受到部分学者反驳,其中最著名的是“商代无楚说”。

刘森淼长期从事武汉地区考古与历史文化研究。他认为,从已有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商代荆楚民族的存在不可否认。《诗经·商颂·殷武》中,有商王武丁南征荆楚的记述;武丁时期至西周早期甲骨文中,也有代表方国的“”字出现。

盘龙城商文化与荆楚民族紧密相连

盘龙城的商文化与荆楚民族有何关联?刘森淼根据最具楚文化特征的楚式鬲(音lì,古代炊具,形状像鼎而足部中空)和凤鸟形花纹图案进行了推断。

中国古代的鬲文化,有北方中原式鬲与南方楚式鬲两大类型。刘森淼介绍,楚式鬲的外形以联裆为主要特征。长江中游地区的联裆鬲最早见于盘龙城遗址,年代比此地出现的中原式分裆鬲要早。“楚式鬲在整个盘龙城文化发展期间一直延续,并与后来东周楚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联系”。

凤鸟形花纹图案也是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盘龙城遗址多次发现陶塑鸟首形象,今年初在杨家湾M17出土的铜兽面纹牌形器,其花纹以长勾喙凤鸟形图案为主体,与后世楚人的凤鸟图案有直接渊源。

高级贵族级别达到方国诸侯一级

荆楚民族向来活动于长江中游地区,在这一区域内,商代前期唯有盘龙城遗址的规格最高。

刘森淼分析,盘龙城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有城有郭,达到了方国都城的规模;盘龙城宫殿建筑采用“前朝后寝”格局,二号宫殿外围有陶质排水管道,该建筑格局与规模只在殷墟等都城遗址发现过;盘龙城遗址的高级贵族墓中,如李家嘴2号墓和杨家湾13号墓,随葬都是四鼎,说明当时的高级贵族级别达到了方国诸侯一级。

这些都表明,盘龙城是商代一个诸侯方国的都城遗址,它可能就是《诗经·商颂·殷武》记载中的荆楚方国。”刘森淼说。

至于盘龙城商代文明衰落的时间,刘森淼认为到了商王武丁前期,其衰落直接与武丁南征相关。商代早期荆楚一直臣服于商,但在商人势力衰微时试图独立,因此在武丁中兴后遭到了无情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