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紧盯“新农合” 问诊群众“看病难”

27.10.2014  20:10
      保康县十七届三次人大会上,代表们集中反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以下简称“新农合”)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成为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自保康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围绕“领导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监督工作提实效”的整改目标,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把“新农合”纳入监督范围,积极推动惠农政策的落实。

问诊:县乡人大联动调研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和国家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然而,这样一项惠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农民看病是否方便快捷?特困群体就医是否得到保障?这一系列维系群众利益的问题,牵动着人大常委会领导们的心。

为了更真实、全面地了解“新农合”运行情况,2014年4月,保康县人大常委会组成4个调查组,分别深入11个乡镇、34个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直有关部门,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察看定点医疗机构运行情况等方式,广泛收集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11个乡镇人大按照县人大统一要求,把这次专题视察活动与“双走”活动相结合,组织乡镇人大代表走访了选民,统计了新农合参保人数、参保率等各方面的数据,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原因。通过县乡两级人大整体联动、通力合作,常委会掌握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调研中,一部分群众认为,“新农合”让农民家庭经济负担减轻了,身体健康有了保障。特别是那些残疾人、五保户、低保户、大病患者,因县政府为他们代缴了个人参合资金、实施了大病救助制度、购买大病保险,充分感受到新农合政策带来的实惠。但也有一部分群众对新农合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对报销程序繁琐、取消门诊账户、设立意外伤害补偿封顶线、药品配送不到位等也有许多看法。特别是常见病、多发病,专科用药及群众乐用、常备,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的药品缺乏,群众反响强烈。

据保康县有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县住院率居高不下,2011年、2012年、2013年住院率分别达到14.26%、16.28%、16.18%,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76、4.18、2.48个百分点;住院例均费用逐年增长,分别达到2593元、3183元、3241元。这些情况和数据反映了“新农合”的病因。

问计: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2014年4月29日,在保康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调查组《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列席代表的高度共鸣和踊跃发言。

  调查组成员认为,“新农合”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是造福百姓的好政策。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政策宣传不深入,部分农民对“新农合”政策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些年轻力壮、身体好的农民存在一定侥幸心理,不愿参加“新农合”,许多基层干部都还不知道实行了大病保险制度;药品配送不到位,部分农村需求量大、价格便宜的基药,以及群众乐用、常备、安全有效的药品配送不到位;运行机制有待优化,如门诊报销软件升级问题、特困群体住院保障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有待强化,存在“小病大养、短病长治”,住院率只增不减的现象;基层基础有待加强,全县299个村卫生室承担着新农合70%以上的门诊任务,但作为定点医疗机构的村卫生室发展滞后,卫技人才匮乏,群众就医舍近求远,到条件更好的卫生院或大医院就诊,一定程度增加了农民负担。这些都影响着“新农合”工作的深入开展。

  报告内容引起了保康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极大关注。常委会专题听取了保康县政府关于全县新农合实施情况的报告,并讨论、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医疗制度改革带来新矛盾,新农合制度不断调整带来新困惑,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产生新问题等。会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多种渠道抓宣传、优化流程抓机制、重视基层抓基础、硬化措施抓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以人大监督的方式督促县政府认真抓好落实。

问效:政府办理有实招

  保康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引起了强烈反响。两个多月来,县政府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建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逐项进行了整改。

  针对代表们视察过程中提出的“政策宣传不深入”的问题,各乡镇采用分片、包村、包户的办法,筹资时一对一宣传,就诊、住院、报销、转诊时,面对面宣传,用受益的实例打消群众的参合顾虑,激发农民参合积极性。

针对群众反映“基层药品配送不到位”的问题,由于基本药物制度政策调整权在省级,县级只有执行权,县政府及时调整思路,改变被动状态,积极向省汇报,探索建立短缺、低价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积极呼吁省卫计委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招投标管理,加强价格控制,杜绝药价虚高;加强药品生产企业、配送企业的监管约束力度,保证基本药物及时、足额供应,确保基层用药需求。

针对调查组提出的“门诊统筹操作不规范,基金监管存在漏洞”等问题,县政府积极增加门诊统筹基金总量,由2013年的20%提高至2014年的25%,同比增加461万;建立基金监管考评机制,确保资金核拨做到“三个挂钩”,即与药品购进金额挂钩;与全县参合农民年均就诊率、辖区内参合农民年均就诊率、历年诊疗基数挂钩;与电话回访、入户核查真实率挂钩;同时,严禁粗放式划块管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在办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过程中,县政府在落实各项新农合政策的基础上,还制定出台了《保康县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定期下乡督查、不定期入点抽查、公布参合农民就医补偿情况等措施,增强了资金使用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为推动“新农合”工作在保康县更加顺利地实施,促进代表意见建议办实、办细、办好,确保农民群众最大程度受益,县人大常委会将把监督“新农合”作为全年监督重点,继续跟踪问效,并定于今年10月份听取县政府关于新农合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保康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苏婷婷)

责任编辑:唐雯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