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治污 保首都“水缸”安全

31.10.2014  11:40
      水是生命之源,郧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环境安全始终是郧县人大的监督重点。为保护和改善全县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近年来郧县人大常委会围绕水质安全、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主题重点关注,重拳监督,为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积极发挥人大监督作用。近日,郧县人大常委会在《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即将施行之际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全县《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再次念响全县水污染防治工作“紧箍咒”。

当天的审议环节,县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提交的一份用到“严重”、“非常严重”等字眼的视察报告格外抢眼:水源地保护标志数量严重不足,农业面源化肥农药污染较为突出,畜禽养殖污染非常严重,矿山开采、渔业养殖对库塘造成污染较为严重……与措辞犀利的视察报告同样引人注意的还有常委会委员的审议发言,视察组中心发言人指名道姓的点出部分产业、企业、项目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直言不讳的道出了全县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诸多硬伤,让列席会议的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如坐针毡。这种情形显然与以往较为温和含蓄的审议发言截然不同,这背后,是郧县人大常委会为审议好这次议题做足的“功课”。在视察调研全面铺开之前,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政府分管领导、政府办及与水污染执法有关的政府组成部门参加了《水污染防治法》专题辅导讲座,为视察有的放矢开展打下基础。视察过程中,视察组先后深入7个乡镇、24家企事业单位、20多个现场,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高质量的审议监督提供了可靠依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建生表示,人大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态度坚决坚定,要力显人大担当。

人大的这种担当表现在了咬住问题不放松的态度上,用数字说话,用事实说话,大胆揭露问题成为当次审议的亮点。全县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有38个无实质性进展,20%以上农药喷雾植株时洒落地面,10%的化肥通过地表径流河道,1687家集中畜禽养殖户中仅少数几家对污染进行治理,97座水库重度污染2座,中度污染2座,轻度污染93座,规模以上堰塘531口重度污染12口,中度污染13口,乡镇医院医疗废水普遍直排,少数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尚未到位等问题被一一摆上桌面,拷问着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人大“揭丑”,政府“流汗”,常委会主任张建生说,多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对于承担着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重大政治责任的郧县来说,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同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发现、揭露问题就是要督促政府自我加压,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常委会要求,县政府要全面履行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水环境保护的使命感、责任感,加快水污染防治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查水污染违法行为。

审议中的一个细节值得一提。有委员发现,政府提交审议的工作报告与实际视察情况有出入,政府报告指出“对全县20个饮用水源地划定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了饮用水源地保护标志、界牌和警示牌”,“建成了2000米饮用水源保护区防护隔离带,取缔了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船舶乱停乱靠”,而视察组实地视察情况是,全县仅一个水源点建立了防护栏,其他多数没有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保护标志数量严重不足。同时,城区取水口上游2公里内,下游200米内不仅有大量船舶停靠,且上游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汉江。这些数字和事实上的差距,引发了委员们对政府报告是否实事求是的质疑,要求县政府以更为求实严谨的作风整改问题。

县政府迅速以行动体现了接受人大监督的诚意。为加快推进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建设,根据项目进度调整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确保责任、措施、投入到位。下一步,还将突出加大医疗单位、畜禽养殖、饮用水源、涉水企业环保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按照生态创建标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同时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责任制、部门协同机制和环保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等长效机制。县政府表示,加强水污染防治是全县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将以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环境安全为使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等环保法律法规,确保全县水环境质量优良。

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县人大常委会表示,将对政府治污行为盯紧问责,每年听取一次政府关于环境保护及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报告,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全县治污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守护一江清水履人大之责,保首都“水缸”安全。(郧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姜文静)

责任编辑:唐雯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