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发展的县域之路——宜昌奋力壮大县域经济综述

09.11.2015  10:30

  这是一组令人羡慕的数据:2010年,宜昌纳入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的九县市区完成财政总收入76.08亿元;2011年,完成县域财政总收入102.21亿元,同比增长34.3%;2012年,完成县域财政总收入135.74亿元,同比增长32.8%;2013年,完成县域财政总收入175.72亿元,增长29.5%;2014年,完成县域财政总收入203.13亿元,同比增长15.6%,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78.12%;今年1至9月,完成县域财政总收入152.81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00.85%……

  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县市区的实力彰显:2014年,宜都首次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今年,宜都再进5位,由去年的98位上升到93位;夷陵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枝江、当阳向全国百强县市冲刺;山区县市奋力向前进位……

  这些数据无不说明:宜昌,在转型,在跨越,在崛起!而这种跨越崛起的“加速度”,则源于竞相发展、活力迸发的县域经济。

  五年来,各县市区在竞争中埋头奋进,在发展中转型突围,转出了特色、取得了成效。如今的宜昌,13个县市区和高新区立足实际扬优成势,差异发展提速增效,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区域一体、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高点定位,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县域活,则宜昌活;县域强,则宜昌强。

  就宜昌而言,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全面提升我市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有力支撑;还是推动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城乡区域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说,各县市区要担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责任,全民上马、扛枪上阵,打一场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攻坚战。他要求,各县市区要锁定追赶目标,科学规划蓝图,狠抓责任落实,以县域工业园区为抓手,以特色优势产业为突破,大步流星、猛追快赶、加速超越。

  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要求,进一步做优县域经济、壮大城区经济、统筹市域发展,千方百计促进区域协调。

  方向既明,群情激奋。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各县市区调研,审视各地经济发展趋势,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及薄弱环节,与各地一起找差距、定思路、找方法、强措施、谋发展。

  与此同时,市委动员全市上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激情跨越”系列学习讨论活动,凝聚起奋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共识与共为。

  壮大县域经济,谋求转型跨越。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合力奏响了县域经济大攻坚、大转型、大跨越的强劲乐章。

  借力项目,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力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迅速做大县域经济蛋糕,提升发展层次,是全市上下的共识。

  近年来,宜都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促进各类重大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仅今年上半年,宜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10亿元,增长17.9%,投资总量居宜昌市第一;在建施工项目 26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5个。

  当阳坚持充分发挥项目引领作用,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元至6月,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03亿元 ,同比增长16.2%。

  在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大型机械穿梭在工地之间,一座座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一条条道路连通四面八方。这是枝江市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夷陵区坚持产城联动、城乡一体的理念,全力实施支撑性、基础性、带动性强的项目。今年,夷陵区将推动14个新建项目达产达效,确保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

  在兴山,兴发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后,继续推动甲酸钠项目、绿色矿山示范基地、峡口码头扩建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稳步发展,为“十三五”期间再创辉煌打下基础。

  ……

  在三峡(秭归)翻坝物流园,在五峰民族工业园,在远安工业园,在长阳清江工业园、在龙泉食品工业园,每个县市区都有一大批项目正在建设。这些项目,成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实现赶超跨越的“生力军”。

  大项目助推大发展,一个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宜昌大地强势呈现。

   城乡统筹,点燃县域经济发展引擎

  走进夷陵,如珍珠般散落在“小鸦路千亿工业经济带”两旁的一家又一家企业,构建起“一带两区六园”产业发展布局,勾勒出以“主城区—城市组团—中心集镇—新型社区”为主体的城乡发展格局,成为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

  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考核中,夷陵区的排名在去年由第五位上升到前三甲,这百尺竿头的进步正是“城乡一体”这一引擎在打造夷陵经济升级版的过程中强大动力的体现。

  在远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来自香菇产业。目前,该县正着力打造“远安·中国香菇城”,探索建立集香菇种植、加工、贸易、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柑橘漫山遍野的宜都孕育出了土老憨这一蜜橘品牌。随着土老憨的壮大,又反过来带动了全市柑橘产业发展。如今,土老憨在周边建起了5000亩精品水果基地,带动全市10万亩柑橘种植,橘农走上了精品高效的种植之路。

  让城市变得更宜居,让农村变得更美丽,宜昌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使宜昌在特色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培育、资源利用整合、精品名牌创建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进一步夯实了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回首过去,我市县域经济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局面令人欣喜。

  展望未来,我市县域经济的发展势头更值得期待。近年蓄积下的能量,必将推动全市县域经济在“十三五”期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进而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