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了解的北京15大秘境

27.04.2016  11:00

或许你会认为现在的北京太过时尚化了,不像古都北京了,但在某个胡同里、街道上,甚至郊外还留有历史遗迹,这些尚存的古迹或多或少地还保留历史的味道。

寻追根寻味,感知百年沧桑。

01

百年乡愁的台湾会馆

北京的会馆历史悠久,缘起于明永乐年间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及科举制度的推行。所以每个考试的春天,数以万计的举子拥入北京城,吃住就成了大问题。至此,会馆出现了。而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科举制度移植到台湾,自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始,陆续有台湾举人到北京参加会试。为方便台湾举人来京参加考试和联络感情,1893年台籍进士施士洁主持建立台湾会馆。

02

最摩登的真光戏院

从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路口向西一拐,便是中国儿童剧院的所在。与别家中式、苏式或现代派的剧院建筑不同,这是一座西洋古典小楼。别致的巴洛克廊柱,显露着这里非凡的身世。小时候在这儿看过《马兰花》的北京人不在少数,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1921年开业时,这座叫真光戏院的剧场,是北京城精神生活领域首屈一指的时尚高地。是北京最摩登的戏院。

03

楼顶跑“火车”的德寿堂

始建于一九三四年的北京德寿堂药店坐落在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上,以经营自制的丸散膏丹为主,后扩大了汤剂饮片。德寿堂老药店从创办到发展之所以能从众多药铺中脱颖而出,名噪京城。最为有趣的是楼顶建有环形轨道循环运转的仿真小火车跑“火车”,这一独具匠心宣传引得观者如潮。

04

天人合一的汇通祠

汇通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旧称法华寺,又称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改名为汇通祠。镇祠之宝首屈一指为“鸡狮石”。相传古代有块陨石从天而降,就落在这积水潭畔。石头不仅色泽如铁,且坚硬异常。更为奇特的是,石上隐约可见一鸡一狮。因此这块石头也就被认为是神石。

05

香魂归处的孟小冬故居

提起孟小冬你可能不熟悉,如果时间往后倒上七八十年,她可是红遍京、津、沪三地的名角,人送称号“冬皇”。她的故居在东城区东四轿子胡8号的胡同东口。为20世纪初中西合璧式四合院住宅。据说此宅原为杜月笙房产,京剧名伶孟小冬曾在这儿居住。

06

清凉一夏的雪池胡同

它在景山公园西门至北海公园东门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古老的陟山门街,从陟山门街中段往北一拐。这个地方就是雪池胡同。为京城各冰窖之首,雪池冰窖的冰采自太液池,即现在的中南海和北海水面,供应紫禁城内各处消暑、降温、防腐及冷藏国家大典祭品。如今雪池胡同还残存着两座冰窖。

07

在“人”字形铁路折返点上的青龙桥火车站

说起来,还是从小学课本里面认识了詹天佑。他带领中国人修建了京张铁路。为解决火车爬坡,还发明了“人”字形铁路。而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青龙桥火车站在就在“人”字形铁路折返点上。这座老火车站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08

百年润城的老自来水厂

北京老自来水厂,你知道在哪儿吗?小估计知道的人不多,它就在东直门外北大街甲6号清水苑小区院内。这座老自来水厂从1908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了。

09

换了人间的炮局

炮局是清代镶黄旗造大炮的地方。它的所在地就在炮局胡同,东城,雍和宫北边一点。乾隆时,此地为炮局,为制造大炮的地方。后炮局废,成为大炮、军械及废炮的储存所。到了近代,清廷开始从国外进口洋炮,国产的土炮就没有了用场,铸炮厂就废弃了。因此地是“官地”,百姓不能占用,就在炮厂旧址上建了监狱。

10

中英联姻的圣公会教堂

圣公会救主堂位于西城区佟麟阁路(旧名南沟沿)85号,原为清政府邢部官员殷柯庭的私宅,1900年庚子事变期间英军占领北京宣武门内区域,英国国教会传教士相中了这片土地,便强行购置建筑教堂。1907年圣公会华北教区主教史嘉乐请人设计施工,修建了现在的教堂建筑。

11

焕然一新的焕新胡同

焕新胡同,黄化门街北侧,清代时称火神庙,因此地曾有一火神庙,故名。民国沿称。 1949年后称火神庙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焕新胡同。意为焕然一新,光明灿烂,有别于旧制的状态和性质,意味着告别陈腐、落后的过去,开始新的历程。

12

名人足迹的米市胡同

米市胡同位于北京原宣武区东南部,形成于明朝,当时这里有米粮集市,形成街道,故而得名,延续至今。清以来在此居住许多官僚、文人。如王崇简、王熙、潘世恩、潘祖荫、曹秀先、任兰枝、徐宝善等。胡同43号是以前的南海会馆,即康有为故居。

13

百年孤独的棍贝子府

棍贝子府位于西城区新街口东街。先为诚亲王新府,即贝子弘景府。嘉庆年间,又赐给仁宗四女庄静公主,又称四公主府。光绪六年(1880年),庄静重孙棍布扎贝袭贝子爵,成为此府的末代府主,俗称棍贝子府,直至清朝灭亡。现仅存三间卷棚歇山筒瓦顶的花厅,二幢硬山过垄脊的重楼,以及湖与假山。

14

观山跨水的银锭桥

北京什刹前海与后海连接处有一座形似银元锭宝的石桥,南北横跨在连接两海的细脖处,长12米、宽7米、高8米、跨径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因桥形似元宝,取名“银锭桥”。1984年,原桥拆除重建,仍以银锭为名。

15

湮没在岁月里的僧王府

僧王府,是清代保存比较完整的蒙古王府。位于东城区炒豆胡同77号、板厂胡同30至34号。僧格林沁王府不是一次建成的完整府邸,而是累年添购而成的。僧格林沁死后,该府由其子伯彦讷谟祜继承。后该府由其孙阿穆尔灵圭(僧格林沁之曾孙)所袭,故该府又称为阿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