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位白求恩"老乡"来鄂义诊 看一个病人提30个问题

23.10.2014  10:57

图为:洋医生为患者测试心率

  图为:洋医生为患者测量血压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媛 通讯员魏笑琛 韩悦 实习生寇芙蓉) 昨日,红安县高桥镇来了群金发碧眼的洋医生,引来300多位村民排队接受义诊。

  原来,76年前,白求恩大夫来华支援中国抗战,在武汉停留期间,曾在汉阳的一所医院为抗战中受伤的军民做了七天手术。为了纪念白求恩逝世75周年,加拿大白求恩协会的24名加拿大医护人士“重走白求恩之路”,来到武汉白求恩当年曾经工作过的武汉市第五医院,并与该院医护人员一起前往红安县开展义诊活动。

  单独诊室 专家一对一面对病人

  昨日上午10点40分,在红安县高桥镇丝宝中心小学,村民们在操场上排起了长队,等待着来自加拿大的专家们给他们看病。“听说外国专家来义诊,我走了一里路,早上6点钟就赶过来了。”68岁的红安县高桥镇独山寨村村民杨有才排在队伍的前面,当他来到就诊台前时却满腹疑惑,专家们并未直接给他看病,而是一边问问题一边填写着一张调查表,而且感觉问题好像跟自己毛病没啥关系。“你抽烟吗?”“每天抽几支?”“你知道吸烟会危害健康吗?”“你有没有吃中药?”……

  填完表,专家们让他拿着调查表在第一间教室门口等待。教室门上写着“护士站”,门口站着一位加拿大女士,名字叫玛格丽特·麦肯齐,她露出和蔼的笑容跟杨有才握手。旁边的翻译告诉他:“需要排队,出来一个才能进去一个。

  过了好一会才轮到他,他一坐到就诊台前,护士嘉路安·舒尔茨就开始为他做详细的体检:包括测血压、血糖和心跳等等。随后,工作人员罗恩·麦肯齐根据检查结果,将他带到了最后一间教室门口让他稍等。门上写着“心血管”。

  5分钟后,杨有才进入诊室,见到了面带微笑的加拿大心血管专家约翰·杜卡斯。他这才弄明白,原来前面的填表和体检都是在分诊,真正看病的时候医生和病人是一对一的。“跟以前义诊,大家挤在一块看病太不一样了。”杨有才笑着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跟以往义诊不同的是,诊室占据了两层楼,每间教室都有不同科室的专家在坐诊,病人通过调查、体检分诊后,由专人带到相关的科室诊室门口等候,等前一位出来后才能进入。“外国人的就医习惯不同,他们很看重病人隐私,都是单独诊室病人叫号挨个进去看病,义诊也不例外。”医疗队副队长谷世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