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青年校友战“疫”纪实

04.05.2020  20:40

通讯员:刘迪、黄涵添

新年伊始,武汉疫情爆发,无数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怀着满腔热血主动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他们当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身影。他们也曾和我们一样,活跃在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课堂内外。他们有的奋战在医院,有的扎根在乡村,有的在全球范围内筹集防疫物资。他们在抗疫过程中发光发热,用自己的青春诠释着奉献的诺言。

王曼:白衣天使的守护者

王曼,201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方向),获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任医院团委书记。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王曼所在的同济医院成为战役前线。作为医院团委书记,她和同事们化身为战士,一个个无所畏惧地冲向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根据疫情的发展,遵从医院整体安排,王曼主要负责开展青年工作。在疫情爆发初期,她向全院团员青年提出倡议:抗击疫情,青年先行,坚守岗位,有召必应;她组织全院各团支部近千名团员青年奋战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发热病房等一线岗位,展现同济青年医务人员的奋进和担当。

随着疫情的发展,医疗防护物资出现了短缺,同济医院开始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物资。王曼组织了同济青年突击队,参与疫情宣传和科普辟谣,以及捐赠物资的搬运、清点、登记、入库、分发工作。同时,为了缓解封城封路带来的不便,她组织团员青年给困难职工和一线职工家属送药和生活物资,稳定一线战士们的大后方。随着各地医疗队支援湖北,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和中法新城院区作为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救治点,共接待了35家医疗队、4700多人。王曼组织青年职工参与援鄂医疗队的服务工作,协调解决援鄂医疗人员的衣食住行问题。随着社区工作的推动,社区开始招募志愿者,王曼根据需要组织团员青年积极报名,充分发挥医务人员自身特点和优势,协助社区网格员提供志愿服务。

抗疫过程中,有件难忘的事一直萦绕在王曼的心头。王曼的先生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上前线一个多月未归。有一天,一岁半的女儿从床上摔下来,额头上撞了一个大包,抱着手机,摸着视频里爸爸的脸流泪。王曼的先生在视频的那头沉默,眼眶湿润。王曼眼见着那个画面,内心百感交集。作为家属,她当然希望父爱不缺席;但作为同事,又支持先生在一线战斗,因为这样可以挽救更多的病人,成就更多的家庭。

谈起母校,王曼回忆,在工作的前两年,每当工作上遇到困惑,生活上遇到困难,思想上遇到困境时,她都会回到母校,坐在操场上,放空,看着光影透过树枝照在操场上,看着同学们肆意地奔跑嬉闹,内心会慢慢安宁、平静。她说:“现在想来,这应该就是一种纯粹的信任和依赖吧。

王曼也有一句话送给同学们:“青春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与伦比,不可复制。珍惜当下,多读书、多见人、多历事、多成长。


江安吉:“老百姓的事情等不得

江安吉,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12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目前在湖北省通城县隽水镇挂职,任副镇长,曾获咸宁市五四青年奖章。

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江安吉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湖北乡镇防控一线,她每天的日程表都是满满的:统筹安排其所在地防控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综合协调指挥部各工作组的工作;安排办理指挥部会务;从镇、村和各部门统一调配工作人员;集中调度工作用车;承担防控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等等。

为民服务、勇担使命。作为一名“95后”年轻党员干部,江安吉在湖北乡镇村湾疫情防控一线连续作战,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日;每天工作至凌晨,只睡四五个小时,一天下来忙到水都来不及喝一口。

清晨,接到电话,反映封闭管理期间老百姓水电应急抢修的事情,她立即想办法找到水电管道维护专班解决了问题,紧接着又要处理社区物资配送事宜。老百姓的事情等不得,她一直忙到九点都没来得及吃早饭,囫囵啃了两口馍馍又继续工作。

凌晨,走出防控指挥部准备回宿舍,但宿舍路口的巷子已经堵住了,摸黑绕远道,路程花费的时间比以往多了三倍。

她说:“武大是我心底一个温暖的家,我始终不忘在校求学时就立下的志向——为人民谋幸福。无论现在还是未来,我都会为了肩上的使命而不懈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为民办实事、为国家做贡献的青年。


杨逸:一批护目镜的跨国之旅

杨逸,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01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现任武汉大学上海校友会常务副秘书,在一家美国医疗器械公司负责贸易合规工作。

在得知武汉发生了新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后,杨逸就开始进入民间自发组织的公益微信群里,提供和收集有价值的信息用于抗疫公益慈善活动:收集包括防护服、护目镜和口罩,医用酒精等在内的医用物资;完成各港口防疫物资通关流程的资料汇总;免费提供物流资源信息汇总,航运、报关公司、内陆运输等信息收集和传递服务;收集武汉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的联系方式等等。

杨逸公益微信群里的志愿者来自全球各地,有不少志愿者本身就是医生、律师、物流从业人员。各行各业爱心人士因为公益、爱心和责任心自发结合在一起。微信群里,彼此紧密团结一心,共同为抗击疫情努力。

一开始杨逸对医用物资并不了解,但她第一时间开始研究各类医用物资标准。在医学校友陈剑春和专业志愿者的指导下,经过不懈努力,她成功掌握了甄别符合医用标准的物资的技能,也给后续筹集物资工作打下了基础。在上海外语校友群里,常常可以见到杨逸在向各个语种校友寻求翻译的消息,日语、韩语、英语……精确到每一个指标,不能有一丝错误。

在同样热心公益的陈剑春的推荐下,杨逸结识了热心公益的金仕达卫宁科技的老板赵蒙海。因为金仕达已经有成功采购医用物资的经验和渠道,杨逸便积极沟通联系,希望对方能提供可靠的医用物资。赵蒙海二话不说把韩国负责采购护目镜医用物资和安排物流的朋友推荐给上海校友会。上海校友会随即组成了由胡光会长为领头的采购小组。韩国采购方时刻在线帮助校友会在网上抢单购买护目镜。

疫情非常时期,物资货源紧张价格也一天天上涨,采购执行人员李伟、肖强海、杨逸通过微信随时在线沟通物资采购进展,讨论确定物资的可靠性和价格的合理性,最终成功为医护人员采购到了护目镜。


李坤洋:从纽约到武汉,打通“生命通道

李坤洋,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08级俄语专业本科生。现任武汉大学纽约校友会副会长,在纽约从事房地产投资领域的工作。

在这次武大纽约校友会物资援汉的活动中,李坤洋负责整个物流环节,包括物资运输,协调和航空公司、货代公司、清关公司以及国内物流公司的对接和工作安排等。在此过程中,筹集物资的“工作人员”都是自发组织在一起的。虽然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但在业余时间,他们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抗疫工作当中。

收集物资的过程充满了波折。当李坤洋一行人购置的200万只口罩到达纽约时,因为存储物资的仓库爆仓,接受不了货物,他们只能在仓库门口临时找另外一个备用仓库;中美航班限制,航班减少,他们只能顶着物流渠道可能遇到阻塞的风险继续筹集物资;慈善总会以及海关清关文件的要求和标准一变再变也给他们的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

李坤洋说:“其实整个物流方面,除去渠道安排,还有很多非常琐碎且非常细节化的工作需要处理。比如协调每个物资捐赠人的物资安排,根据不同捐赠人的不同捐赠需求,都要一一记录和核对清楚。我们对接的每一个捐赠人都一腔热血的想要帮忙,并且能理解我们这边工作的不容易,这让我非常感动。在这次事件中,最让我感到骄傲的就是全球武大学子表现出来空前一致的团结和超强的执行力。


滕蕾明:战“”进行时,让温暖与责任传递

滕蕾明,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11级日语专业本科生,目前正在日本学习艺人经纪和演唱会制作。是武汉大学日本校友会财务部和文艺部的成员。

在武汉大学日本校友会的捐助活动中,滕蕾明主要负责志愿者管理,募捐资金日元部分的记录和物资清点打包的工作。

谈及在此过程中最令人难忘的事,滕蕾明回忆起了许多物资清点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她说,他们不止收到了来自武大校友的捐赠,还有许多热心的社会人士也信任着武大日本校友会,希望通过他们传达爱心。

在物资清点的第一天,他们收到了一个武汉外校在日本留学的姑娘送来的行李箱,里面是各式各样的口罩,看得出是去到了不同门店辛辛苦苦搜集而来的。小姑娘把口罩交给他们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送到医生手里。大家的这份信赖让滕蕾明和志愿者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也让他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力争尽早把募集来的物资送到前线。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谈及母校,滕蕾明说:“在这次疫情当中,我们损失了好几位校友,但还有很多人活跃在抗击疫情的各个前线。身为武大人,我真的很为自己的母校骄傲!愿这一份赤诚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编辑: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