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快报】多措并举,全面构筑严密防线

06.03.2020  23:52

通讯员:叶晶、沈仕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经济与管理学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及学校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快速反应、周密部署,组织有序、多措并举,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为使命担当,凝聚全院师生,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中戮力同心,保障学院运行通畅,全面构筑起联防联控的严密防线。

研判在前,周密部署,防控机制到位

生命重于泰山,学院启动“党的领导在‘疫’线”战时工作机制。

提前启动志愿者服务,第一时间成立党员突击队。

伴随疫情发展变化,学院密切关注到教职工中出现信息不畅、生活不便、情绪不稳的情况,提前研判疫情对教学秩序的影响。为尽快实现防控期间学院内部畅通和教职工互帮互助,2月2日,学院党委面向全院教职工征集疫情防控志愿者,当天即有16名教职工积极响应报名。院党委书记带领志愿者开展科学防控引导,以及师生服务工作。提前摸排全院所有系所教师省(市)内外的居住情况及身体状况,核对个人信息,率先形成学院疫情摸排汇总表,为后期推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2月14日,收到学校关于成立党员突击队的通知,学院立即成立突击队,在志愿者队伍基础上迅速扩大队伍,第一时间成立24名精兵强将组成的党员突击队。

统筹安排,高效指挥,建立疫情防控内部责任机制

明确内部疫情防控组织架构,迅速统一思想和行动,确定责任人及职责分工,由学院院长宋敏、书记杜晓成统筹协调全院疫情防控工作;明确党员突击队的职责在于服务师生、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副书记任李好担任突击队长,4名党委委员作为普通队员加入突击队。2、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方式,制定内部疫情防控日常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 ,将疫情防控工作覆盖全院师生。设立7名疫情联络员,“一对一”服务全院12个系所的288名专职教师,同时,以系所(办)主任和党支部书记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和协助人。将近万名在籍学生的排查工作按照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非全日制学生、国际学生四类归口到4个行政办公室,由主任、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班委进行网格管理。3、执行“两个一”的要求,建立和落实防疫各项工作。“一张表”——收集和上报师生健康状况,每日了解教师和学生健康状况,为疫情防控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数据支撑;“一支笔”——对学院大楼实行封闭式管理,专人值守,由副院长沈作霖“一支笔”审批进出权限, 严格管控师生和车辆出入。

快速响应,担当作为,突击服务到位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学院启动“党员带头上‘疫’线”战时动员机制,发动党员以疫情为命令、以防控为责任,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

一方面,主动参与:“有呼必应、有战必从”。学院发扬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的优良传统。为落实学校“家属区临时封闭管理”的部署,学院迅速行动,再次招募18名突击队员下沉社区。“我是党员我先行,助力疫情不退缩”,国家杰出青年方德斌、新世纪人才余振、珞珈特聘教授和珞珈青年学者纷纷响应,当天即由党委书记带领开展值守第7网格文理学部家属区13栋楼工作,共同筑起牢固“防火墙”。

另一方面,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忠诚担当”。关键时刻,突击队员们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把积极投入防控工作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重要考场,以“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解决”为工作原则,抓实抓细防控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好疫情排查、关爱帮扶、下沉社区、舆情引导等内容,展示了勇于担责的精神风貌。

疫情排查做细落实,实现全院师生一人一档,一日一报。集中突击队员的智慧和力量,织密摸查情报网,为疫情防控提供信息支撑。联络员使用专门调查软件采集教职工位置轨迹和健康状况,进行细致筛查和和管理;直接导入已有人事数据减轻教师接受排查的负担,使工作更加简洁高效;在排查过程中,队员发现仅排查个人情况存在风险点,及时在个人基础数据上特别增加了教师同住家人身体状况的了解和排查。除疫情排查外,联络员同时承担起非常时期学院关于网络课程教学的信息传达与调查统计。

关爱帮扶流程清晰,分工明确冲锋在前。学院成立志愿者初期就把对172名离退休教师的关爱帮扶放在重要位置,让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安心抗“”。由党政办公室主任罗睿牵头,建立起“联络员——信息员——服务员+交通员”的联动工作机制,既保证信息收集准确,联合服务更加准确高效的同时也降低了感染风险。如:“联络员”负责对接学院系所和三个离退休支部,收集用药需求;“信息员”姜文收到“联络员”发来的信息后汇总整理,联系校医院垫付资金代挂号并开药;“服务员”温辉到医院取药,将药送到教师家中。随着疫情管控升级,突击队将关爱帮扶范围从离退休教师扩展到全院师生及家属,只要收到求助,第一时间立即进行响应。党委副书记李好和突击队周雄国老师申领了特别行车通行证,成为联通校内外的“交通员”。突击队员以“大疫当前,舍我其谁”的大无畏精神服务师生,从代开药送药到代购生活物资,从校内到校外,非常时期不等不靠找办法。一名校内生病的学生由突击队队员专程陪送至医院,一名校外老师安全到手的药物经历了7人的无缝对接传递。截止目前,关爱帮扶的服务惠及19名师生,传送药物等物资涉及 48个品类。

下沉社区恪尽职守,助力防控战斗在最前沿。社区卡点是阻击疫情的关键,学院由党委书记、国家杰出青年率先垂范的楼栋值守队员下沉到社区一线。工作战线每前移一寸,安全风险增加一分,但队员们为当好“安全员”,以坚守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做好政策解答、实行疫情监测、落实封闭管控、帮助运送物资,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员突击队积极行动作为,与社区一起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

科学引导疫报舆情,强化人文关怀。学院重视突发疫情对教职工、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高度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强调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院长宋敏、书记杜晓成联名向全院教师发出《成为一盏灯火,温暖我的家园》的一封信,倡议全体教师以“教育情怀担当作为”,加强心理防疫,传递正向信息。副书记邬明建通过微信工作群推送心理疏导专文,发布八段锦等健身视频,从工会角度动员各工会小组积极开展居家健身活动。学院党委号召系主任、支部书记带头普及科学防疫知识传播科学方法,营造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建立强大的免疫力系统。

学院团委听从党委号令,及时发布疫情相关新闻信息,组织团员主动学习并广泛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在《给全院同学的一封信》中,号召全院青年学子凝心聚力,共克时艰,齐渡难关。研究生党总支、研究生会发起“武汉加油”接力喊话,以系所为单位,师生进行长情的告白;组织开展“线上梅操|想和你,一起看电影”、“想见你,想见口罩后的你”线上联谊等活动,疏导学生情绪,培养健康心态。针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全面摸底,制定精准帮扶方案,每日不间断线上推送就业信息,为毕业生答疑解惑。

实行消杀防疫,创造良好卫生环境。为切实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院要求将场地通风、大楼消毒和卫生管理作为每天执行的“必修课”。 自1月23日起,学院安排对大楼整体进行消杀; 2月3日,随着疫情升级,学院对办公教学大楼进一步细化防疫消杀工作标准,加大防疫消杀频次,每天安排清洁人员对大楼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消杀。同时将消杀范围延伸到每个办公室和教室内部,力求做到“不留死角”,确保全方位“地毯式”消杀,阻隔病毒传播,为学院“复工复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创新方式,全员参与,教育质量保障到位

学院党委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创新探索新方法新形式,稳步推动学院运转通畅,使教育教学质量各方面保障到位,统筹兼顾,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

课程教学全线动员,全员参与。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保障教学质量,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学院组织设计和实施新学期教学计划执行方案和运行方案,积极主动开展动员工作,科学部署,确保学院教学工作有序推进。先后制定并下发《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延期开学期间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办法》、《经济与管理学院关于开展本科线上教学的通知》、《经济与管理学院延期开学期间研究生教育工作方案》、《经济与管理学院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针对性解决疫情防控形势下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教与学的问题,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新型教育方式和质量保障体系。

突击队队员在第一时间根据教务网格员提供的教务信息,逐一联络授课教师传达文件精神,由于部分教师滞留国外和外地,以及网络等硬件条件不足,第一轮统计教师进行本科网络授课数据显示开课率不足70%。学院党委立即发动系所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对相关教师进行二轮访谈和动员,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和心理顾虑,最终本科所有209门课程全部按时开课,网络开课率达到100%。

学院将课程学习要求层层传递到每个专业每个班级的每名学生,保证学生不缺一课、不缺一人,真正实现“全员参与”。通过“经管研究生会”、“经管学生会”公众号连续推送及转发了“线上图书馆|一起来约学习”、“科研学习大礼包”等多篇文字,助力科研学术;连续推送了“居家学习好榜样”系列专访,分享学习心得,营造学习氛围。

创造教学条件,“为师”者的使命担当。特殊时期,采取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对于教师也是巨大的挑战。学院建立了网络授课技术指导群,帮助任课教师做好开课前的线上培训和试运转与课程测试工作;制作了《网络课堂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师版、学生版)》和《珞珈在线自建课程及同步课堂操作指南》等材料方便师生使用网络平台。学院要求每位教师的每门课程建立独立的课程QQ群或微信群,学生全部加入,以此确保网络授课万无一失。

任课教师主动结合线上教学的特点,主动学习,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借助QQ、钉钉、微信、MOOC平台等多种现代化信息手段,克服困难、精心筹备、按时开课、交流经验,做好在线课程建设工作,为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课程建设打好基础。学院教发中心主任杜莉专门撰写的《我不成熟的线上课程教学准备心得》快速被分享,成为任课教师的参考指南;工商系教师陈建安在田舍之中一把椅子、一台笔记本进行《组织行为学》网络授课的场面被学生刷屏,其认真负责之精神令人联想到抗战时期武大西迁乐山时的坚守。

针对研究生自主性更强的培养特点,研究生课程学习强化师生共同学术交流与探讨。教师们各自建立导师指导网络平台,多渠道开展线上教与学,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与研究生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的远程指导。教学办公室在线上按期进行人数统计、学分审核、学位资格论文审核等答辩前期准备工作,截止目前共收到771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答辩申请。

创新培养方式,把课堂延伸到防疫实践中。学院鼓励因地、因时、因人开辟本科生、研究生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课堂,积极创新培养方式。

本科生党总支发起线上“报考武大的初心,爱上武汉的故事”为主题的党日活动,10个支部231名党员都在线上“表白”;团委发起“身处疫情,共克时艰”本科生主题团日活动;全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同舟共济守初心,抗击疫情担使命” 关于时事研讨、课程学习、运动健身的线上党日活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会组织开展“武大经管不离线”活动,先后推出了“党员战‘疫’”、“珞珈群策”、“珞珈论语”、“珞珈夜话”、“运动有奖”等学生喜爱的网络在线活动。

在专业教育学习中,学院将课程学习与线上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危难时刻,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学院鼓励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号召大家群策群力,征集选题,先后发布餐饮企业、健身机构等中小企业应对疫情经营危机的分析报告,为企业出谋划策,帮扶企业发展,并将此作为实践学习的一部分。2018级科硕四班党支部通过QQ群分享科研心得、交流学习经验,设立“学习不间断,七天打卡挑战”。

引进人才新通道,增强学院办学实力。人才引进是学院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受疫情影响,部分有意向应聘人员产生动摇,非常时期学院特别开辟绿色通道。在保持与AEA(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美国经济学年会)招聘的意向人才不间断联系的同时,经济系、世经系、金融系、数理系、会计系、管工系等系所组成人才工作小组,开展远程视频面试大力挖掘人才。抗击疫情是战役,“抢人才”也是战场。各系所主任在一线积极推荐引进,为学院选拔优秀人才。目前已从耶鲁大学、新加披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引进人才6人。

凝心聚力,辐射社会,师生奉献到位

在党建引领之下,全院党员和群众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调动创造性,主动担当作为,凝聚成团结一心抗疫情的强大合力。

教师:发挥智囊作用,以思想书写担当。学院教师在对疫情高度关注的同时,坚守学术责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研究领域专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用实际行动贡献着经管智慧。

学生:勇于担当,弘扬战“”正能量。学院在籍学生以满腔热血地投身到抗“”斗争的洪流之中,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毅品格。学生党员成立了“相约武汉”线上志愿服务队,学生会发起“‘众筹’留言|身处疫情,我们从不只是旁观者”评论助力,乔珂青、孟雨柯、李灿等学子在志愿服务方面作出感人事迹。

非全日制学生:经世济民,大爱无疆。学院专业学位非全日制研究生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及时组织物资募捐行动,运输医疗紧缺物资,为构筑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勇于担当。

大“”亦是大考,此次疫情是对学院治理结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是对学院文化建设实效的一次检验。学院党委将以此次抗击疫情为契机,以文化建设为引入点,持续加快学院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推进学院“双一流”建设发展。

(编辑:曾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