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绝望不是短暂伤痛

12.06.2015  10:44

  9日23时许,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4名儿童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据了解,4名儿童为留守儿童,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13岁,父母均在外打工,至今联系不上。这4个孩子平日无人陪伴相依为命,食宿自理,性格非常内向。他们的父亲每月会寄回700元生活费,4人在事发前把作业本、笔和课本都烧了……

  当地村民称,4个孩子是一家的,其父打工,母亲3年前“被人拐跑”,爷爷奶奶已过世,外公外婆年纪大了无法照顾孩子。4个孩子辍学在家,家里唯一的食物是去年的玉米。平时,孩子们将玉米磨成玉米面,不用筛子筛干净,就凑合吃了。

  同样是在毕节,2012年有5名身份不详的男童,被发现死于城区一处垃圾箱内。据警方调查,他们是躲进垃圾箱避寒时一氧化碳中毒身亡……这样的悲剧,令人一次次地扼腕痛惜,但留守儿童依然挣扎在危机四伏的“留守”之中。

  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显示,流动人口6岁至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在2013年达到62.5%,也就是留守的将近40%。而据全国妇联2013年的一项统计,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为4000多万人,与主流社会脱离几乎就是他们的梦魇。除了不能享受父母亲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有生命安全威胁的无处不在,因为经常照看他们的是年迈老人或者漫不经心的亲戚。这些孩子一旦出事,连个救援的人也找不到。

  如何让“留守儿童”安全、快乐、健康地度过童年,关键是把他们从“留守”中解脱出来。希望父母带着他们外出打工,也有诸多不便,最主要的父母上班时没人照看,但毕竟比“留守”容易解决。比如城市里有幼儿园或者社区机构,父母工作时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而放学之后,现在各地也已经有许多比较实际的办法,例如对这些“候鸟”孩子开放图书馆、电脑室、健身房等活动场所,由社区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发动志愿者辅导孩子学习。

  当然,要把留守儿童从“留守”中解脱出来,大中城市可能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或许无论人力、设施还是经费,都会受到资源不足的制约。但是,成千上万留守儿童的绝望不是短暂伤痛,它必将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只要全社会重视,拿出高度责任感,形成一个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氛围,办法总比困难多。让他们安全,让他们有伙伴玩耍,应该是最低的底线要求,是完全能够做到的。现在面对4个孩子以服毒发出的无声呐喊,我们不该再有一分钟的迟疑。(钱夙伟)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