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火种

20.01.2017  03:31

  艾丹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这是知识产权规划首次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

  近年来,中兴、华为等企业在海外市场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情况并不鲜见。在国际竞争中,知识产权是“必争之地”,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日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来说,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更高效地配置创新要素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知识产权的议题看似很大,实则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曾经在谷歌上搜索浏览数字图书是很常见的事,直到国内一位作家将谷歌告上法庭,人们才猛然意识到互联网时代不能以分享为借口侵犯他人著作权。对知识产权不重视,就是对人类智慧成果不尊重。创新是原创性劳动,需要付出大量艰苦的体力和脑力,如果就这样被轻轻松松拿走了,还以此大大方方地获利,到头来谁还愿意去做创新的事情呢?默许盗版、抄袭、克隆的存在,就是将创新的源动力扼杀。

  从认识到重视,再到付诸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一路走来并不容易。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首次将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整体部署。针对中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保护不严、侵权易发的情况,2015年《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应运而生。这些年,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推进力度上,越来越体现出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强国的决心。

  李克强总理早前曾在达沃斯论坛上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发明创造的火种、维护创新者的权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商标注册量稳居世界首位,越来越多的中国创造为世界瞩目,但我们的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依然较少,而这些尖板眼的专利技术,恰恰是未来竞争的核心力量。实现知识产权“”与“”比翼双飞,打通创新与市场的“动脉”,使技术转化成效益,还任重道远。

  知识产权制度完善与否、环境优化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创新发展水平。正在召开的我省“两会”上,“创新”是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释放创新的动力,点燃创业的激情,还需要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罚力度,构建创造与运用的良性循环,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武汉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更需要在保护知识产权上先行一步,在探索高科技含量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上做出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唯有擦亮中国创造的金字招牌,实现知识产权强企,才能为中国企业打造走出去的“硬拳头”,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