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生”的纠结如何更少些

24.01.2017  20:06

  罗志华

  据《人民日报》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计划生育指导司司长杨文庄、妇幼司司长秦耕介绍,根据国家统计局1‰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两孩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符合预期。但同时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占到家庭平均收入近50%,养娃成本约束了生育意愿和行为。

  “生不生”是每对夫妻面临的一道必答题,比较理想化的参考因素是:夫妻双方是否喜欢孩子,是希望过“两人世界”?还是认为“一个孩子好”?或者觉得“孩子最好有个伴”?这些问题才反映真实的生育意愿。

  但现实往往没有这么单纯,除了要考虑上述因素外,更要考虑养育成本、居住条件、教育资源等其他因素。尽量减少其他影响因素,生育意愿才能得到更好激发。

  首先,须通过降低生育医疗费用、平抑婴幼儿消耗品价格等举措,降低生育的经济成本,让更多家庭不再担心“生不起”。经济成本的构成很复杂,但占家庭平均收入近半,不仅说明生育经济成本实在太高,也说明降成本具有巨大潜力。

  其次,还应加强女性权益保护,做到生育与事业能够兼顾,降低生育导致的机会成本。此外,须通过提供更多幼托服务、培养更多保姆、延长产假等途径,降低生育的时间成本。更须通过增加儿科病床和儿科医生数量、提升儿童医疗福利,降低养育孩子的精力成本。

  把复杂的生育问题单纯化,选择是否生育就不会顾虑重重。由此看来,减少影响生育的其它因素,既不必要求过高,更不应被困难吓倒,尽量做得好一些,“生不生”的纠结就会相应少一些。

(编辑:刘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