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做红烛者,必会发光和热

23.06.2020  12:02

 

秀深法官自从开始用微信,就把昵称定为“老百姓”,他说他在生活中就是老百姓,在工作中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心有百姓”。一直以来,都是以老百姓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他的想法。现在直接用姓名加工作单位作为昵称,即“康秀深郧阳区法院”。究其原委,背后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正如我们常说的那句“甘愿做红烛者,必会发光和热。

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七),康秀深看到同事们已经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开始忙碌着,身在市区的他却无法到岗,心急如焚。在本应上班的日子,但受疫情影响假期延长,没法与同事们一起工作,康秀深说他像一只离群的孤雁,找不到队伍。

这天早晨,他招齐家人,说出了要下沉社区做志愿者的想法。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妻子:“算了吧,你以为你还是30岁呀,你都60啦,还想咋的?不是说宅在家里别添乱,就是为国做贡献嘛。”他坚持:“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我不是普通老百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而且,再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在这国难当头之际,再不为国家做点什么,岂不要遗憾终身?”妻子知道他的性格,也就不再阻拦。

康秀深多方打听,终于加入了社区防疫队伍。在社区的统一安排下,开始了疫情防控志愿活动。那一刻,他仿佛一个与党失去联系的党员终于找到党组织,内心的激动难以言喻。在加入志愿者微信群时,他将的微信昵称改成了“康秀深郧阳区法院”。他说:“我要向世人昭示,我不是普通老百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肆虐之际,我要为我的祖国、为我的同胞尽到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

 

从下沉社区的第一天起,康秀深几乎每天要身穿厚厚的防护服,敲开包保的35家家门,为居民测量体温,还要在卡口值守三至五个小时。这期间,吹过寒风,淋过雪雨,甚至还受过部分居民的抱怨,但他觉得很自豪、很快乐。

2020年2月18日(正月二十五),康秀深又上门核查居民体温了,两人一组,负责12层楼,每层7户,从上午8点开始,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接近中午12点了。

这活看起来简单,其实很不容易,一方面是对体力的考验,他身穿防护服,逐一敲门、测量体温、登记,一圈下来,内衣全湿、筋疲力尽,另一方面是对耐心的考验,遇到一些不理解不愿配合的居民,开门后满腹牢骚;有的怕志愿者入户携带病毒,给他们带来被感染的风险,干脆拒绝开门。面对这些情况,康秀深在加强自身防护的同时,总是耐心细致的解释、解释、再解释,纵使受了千般委屈也一笑了之。他说“只要干好工作,值得。

2020年3月2日(二月初九),康秀深值守的小区封闭了,除确需外出的人员外,其他人不能随意出入。没两天,康秀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卡口值守也离不开公平公正。这天康秀深中午12点接班,刚到楼下卡口,就听到一阵争吵声,走近一看,邻居大嫂正脸红脖子粗的和值守的同志理论。

不让出去?为啥刚才老张能出去?”大嫂理直气壮。

他说他家没米了,要去买点米,所以才让他出去的。”值守的同志解释道。

没米?昨天我还看到他提了一袋米回去,他就是想出去逛一逛的,憋在家里谁都急,谁都想出去走走。他能出去,我也能出去。

听出了争吵的原因,康秀深连忙上前劝解:“大嫂,别生气,现在我值班,你在这儿看着,我保证,决不让一个不该出去的人出去,不该进来的人进来,请你监督。

整个下午,这位大嫂真的哪儿也没去,就坐在卡口不远处看着,康秀深也刚正不阿地没让一个不该出去的人出去。“民不患寡而患不公,我们从事审判工作的,更应该时刻把公平、公正挂在心上。”康秀深解释道。长期的法院工作经历,“公平、公正”四个字早已刻在了康秀深的骨子里,与他血脉相连。

康秀深法官将于2020年7月退休,离开他钟爱的事业。他说,此生工作40载,前15年为教师,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后25年为法官,在审判台上主持公道,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康秀深法官就是郧阳法院的一支红烛,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发出光和热,照亮着年轻人的路,温暖着老百姓的心。


  来源:郧阳法院 责任编辑:程勇 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