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园学子】“科研帝”是怎样炼成的?

27.04.2015  10:54

    在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大部分时间“宅”实验室,泡图书馆,日复一日潜心研究,一朝成果面世,便一鸣惊人。我校材料学院郑迪威和化学化工学院陈先杰,两人刚刚上大三,就分别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引来同学一片赞叹;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李超云也在毕业前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近日,他以全国参选硕士生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奖学金,并成为湖北省唯一获此奖学金的学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骄人成绩的获取,离不开刻苦钻研。本期《琴园学子》告诉你学霸如何炼成。

郑迪威:翻阅3000篇文献 每天宅实验室13小时

    黑框眼镜,个子不高,上课总是坐在第一排,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大三学生郑迪威最近成了院里的“红人”。他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研究论文《纳米孔药物载体的黏度增强释放效应:现象和机理的研究》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材料化学》B上发表,并被国际上公认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SCI收录。
    21岁的郑迪威学的是生物医用材料方向,在他所发表的论文中,破解了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医学上对恶性肿瘤一般采取化疗,但副作用较大,原因是一般的药物载体在往病灶输送的过程中容易泄漏。郑迪威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用纳米孔的药物载体弥补一般药物载体的不足。
    刚进大学,郑迪威就进入实验室跟导师做实验,每天坚持阅读英文文献。两年多来,他翻阅了3000多篇文献,“牺牲”了两百多只小白鼠。大量的阅读与实验为后期研究奠定了基础。
    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他一遍遍重复实验,平均每天要在实验室待上13个小时,还经常穿梭在各个高校研究所之间联系测试。
    论文登上世界顶级学术刊物,郑迪威很开心,但他坦言,学术并非他生活的全部。从小就热爱音乐的他,如今钢琴已经达到十级水平。大一时,他加入了院学生会文艺部,还在学校的艺术节上伴奏表演。
 

陈先杰:实验室里三个人 只有他坚持到底

    同是大三学生,同是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化学化工学院化工专业男生陈先杰有着跟郑迪威一样的奋斗历程。
    众所周知,农药残留物会破坏环境,陈先杰的研究成果《高电子转移及光催化活性SnO2-石墨碳支持的新途径》为农药降解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近日,他的论文刊登在第287期《危险物质杂志》上,并被SCI收录。
    “对我来说,这是跨越。”陈先杰说,两年前,他对自己研究领域的认知还是一片空白。大一下学期,他进入实验室,并在副教授田丽红的指导下,开始接触“光催化降解”的相关知识。为了弥补理论上的不足,陈先杰没少往图书馆跑。
    大二开学,陈先杰和实验室另外两名同学接下了一个关于农药降解的课题。起初,课题进展顺利,后来却因为催化剂效果不佳,实验一度停滞了四个月。实验屡次失败,让另外两名同学失去信心,先后退出了这个课题,陈先杰却不想前功尽弃。
    此后的一段时间,他白天在实验室继续实验,晚上就去图书馆查阅文献。由于学校没有相关的测量仪器,陈先杰就在网上跟人提前约定好,周末坐几个小时的车将样品送到其他学校,等测试结果出来再取回来。
    “有时候做梦都在想催化剂的事。”陈先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机会,他从一篇文章中得到启发,调整了试剂变量,在经过一番数据分析后,陈先杰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目前,除了已经发表在《危险物质杂志》上论文外,陈先杰还有一篇以第一作者署名的论文正在审稿中。
 

李超云:密码学是门烧脑耗时的学问

    虽然已有两篇论文被信息与通讯领域最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收录,但数学与统计学学院的2012级密码学方向研究生李超云的“走红”却是因为他最近获得了一笔特殊的奖学金。
    近日,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奖学金结果公布,在全国获奖的10名研究生中,李超云以排名第一的成绩拿到了该项奖学金,成为湖北省唯一获此奖学金的学生。他的事迹很快传开,《长江日报》、《武汉晨报》先后作了报道。
    高三时,因为一本有关密码破解的小说,李超云对数学产生了向往,本科时就读我校数学专业,研究生阶段师从曾祥勇教授,并加入了该院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团队。
    “小黑屋里滴滴声不断,长长的纸条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数字,犀利的目光迅速发现特殊规律,密码被成功破解。”李超云笑着摇摇头说,这都是小说里描写的情景,在现实中的密码学实验室里,他做的最多的,却是整日埋头读论文,进行计算机实验、收集整理数据。
    李超云告诉记者,密码学涉及数学、计算机、信息学等多个学科,是运用数学原理、设计算法,使其具有加密功能,实现一定的安全保障。而他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加密算法的基本组件。
    “通常一个课题就会耗费大半年时间。”为了完善更多细节,李超云暑假也选择留校,每天8点来到实验室,晚上10点离开,看课题、翻文献、讨论研究,有时还要往校外跑。李超云说,曾经为了一个难题,几乎跑遍了武汉各大高校图书馆,阅读了大量书籍。
    “对于密码学,我只算是‘登堂’,还未‘入室’。”目前,李超云正在申请公派出国读博,他希望今后能做出一些有影响力、原创性的研究。


【链接】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美国费城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与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并称世界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在三者中,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据了解,国内本科生阶段发表SCI论文实属罕见。


【编后】
    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郑迪威、陈先杰和李超云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出类拔萃,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优秀是他们的共同属性。
    抛开天赋异禀的神童不说,大多数学霸通常还有一个共有的品质,那就是刻苦。具体表现就是舍得下功夫,耐得住寂寞。在科研方面,这两点显得尤为重要。舍得下功夫,才能千方百计去思考;耐得住寂寞,才能静下心来做实验。
    郑迪威、陈先杰和李超云具备了这样的品质,所以他们的成功顺理成章。按照三位学霸的规划,今后将会继续深造,在自己的领域闯出更广阔的天地。那么,问题来了,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