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首份成绩单出炉 上半年收益不敌余额宝

18.08.2014  11:36

  在运行了半年多之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发布了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首份“官方成绩单”。昨日,两份名为《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3年)》和《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度报告(2014上半年)》正式披露。

  市场规模同比大幅增长

  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大幅增长。

  系统发布的这两份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共发行理财产品87718只,累计募集理财资金49.41万亿,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1.25%和47.57%。截至6月30日,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存续理财产品51560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2.65万亿,较2013年末增长23.54%。

  据介绍,理财登记系统是在银监会指导下,由中债登开发建设和营运管理的,供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理财产品报告、登记及相关业务操作的电子化系统。“这极大的增加了中国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昨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冀志斌认为,这对投资者而言是很好的事情。以前,投资者大多只了解理财产品是否保本,预期收益率会有多少,但对于产品资金的去向,一直只知道大概,这一系统上线后,为投资者获取比较完整的产品信息提供了可能。

   收益水平略低于余额宝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当然最关心的是投资收益了。

  昨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虽然没有闹“钱荒”,不过投资者获得的收益水平却大幅高于去年,这与大家的普遍感受不太一样。

  记者查询报告发现,从收益率来看,2013年全年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51%;而2014年上半年,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5.20%,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比去年高了0.69%。“大家记住的可能都是去年钱荒之后,6%-7%的高收益阶段。”昨日,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相关人士称,实际上去年上半年的理财收益率相对较低;而今年上半年,整体收益率处在高位运行。

  去年全年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实现收益约4486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就达2561亿元。

  记者注意到,5.2%的收益水平略低于余额宝。此前余额宝发布的二季报显示,截至2014年5月26日,余额宝运行一周年共为用户创造收益118亿。余额宝所对应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万份收益总值达到264元,区间年化收益率5.5%。

  超六成资金进入实体领域

  “产品说明书上讲得都很笼统。”昨日,谈起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去向,武昌投资者张辉表示,“如果投到地产去了,我就不会买了。

  事实上,的确有部分资金进入了房地产领域。

  据昨日发布的报告,去年底,理财资金中投向房地产领域的余额为2465亿元,到今年6月末,这一数字为2409亿元,有一定比例的下降。其中,投向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的余额从922亿元下降到804亿元,减少了118亿元。

  那么,更大部分的钱都去哪里了?

  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12.65万亿理财资金余额中,约有8.48万亿投向了实体经济。这一数字占全部理财资金余额的67.04%,较2013年末增长约1.56万亿。而其余的理财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等。

  具体而言,上半年理财资金实际投向了80多个二级行业,投资余额最大的前15个行业总量为5.59万亿元,其中持仓比例较高的行业包括:其他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以及公共设施、电力、道路运输等。

  报告同时显示,理财资金投向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从2013年末的2406亿元降到2305亿元。

  银行利差减少成大势所趋

  “这么高的年化收益,对投资者是好事,但对实体经济却可能是坏事。”昨日,汉口一家股份制银行一支行负责人表达了这样的担忧。他表示,相对于以往的存款利率,经过存款变理财的捣腾,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上升了不少。他说,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相比,即便是上浮到顶,5.2%的理财收益,也高出了将近2个百分点。“这部分成本可能转嫁给贷款客户。”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表示。而据本报记者了解,今年以来省内实体经济获得银行贷款的融资成本,一般维持在9%左右,有的甚至超过10%。

  不过,多位专家表示,这不能成为银行转嫁成本的借口。冀志斌就表示,理财产品的规模,相比巨大的存款规模而言,甚至只是个零头,居民储蓄仍然为银行提供了大规模的低成本资金。“随着金融业市场化竞争的强化,银行必须降低利差收益。”冀志斌表示,前些年,银行业的高利差一直被诟病,随着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等金融业态的兴起,银行利差减少已是大势所趋。他介绍,虽然新金融业态目前规模尚小,但发展势头很猛。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