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群星】携手教书育人

23.03.2015  14:43

实习生:田朋

他们是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电力系1965级同窗,毕业后同在高压教研室留校任教;他们相扶相伴、相惜相恋,携手走过了40个春秋;他们献身教育与科研,在花甲之年依然情系学科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

他们就是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关根志、张元芳伉俪。

 

 

相识相知

说起两人的相识,张元芳回忆,“我们都是高压专业的学生,我在51班,他在52班。两个班相处得很好,常常会一起组织些活动,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就逐渐相识相知了。”她的嘴角泛起一丝微笑。

1970年,二人毕业后同时留校任教,1973年结婚。“这个过程很简单,没有现代年青人那样浪漫的恋爱过程”,她说。

40年来,二人经历了风风雨雨。当被问及感情保鲜的秘诀时,张元芳不假思索地说:“夫妻间最重要的是互相理解和支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性格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出现矛盾时一定要站到对方角度考虑一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就过去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家庭里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为原本就忙碌的工作生活更增添了一丝紧张。“那时生活艰苦,家庭负担重,我俩争时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张元芳话锋一转,“但就是在这十年里,他对我的支持是最大的,是他一直坚持并鼓励我学习外语,支持我出国深造,在此期间他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他又当爹又当妈,工作上又毫不放松,赢得了不少同事的赞誉和帮助”。

经过努力,他们先是双双晋升为副教授,之后又同时晋升为教授。“回想起来,我们生活得虽然很艰苦,但是很充实。”张元芳说道。

 

共同耕耘

关根志是教授、博导,讲台上灌溉桃李,实验室里痴迷科研。他曾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实验室主任、电力系实验中心副主任、国家电力公司高电压及绝缘(部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他醉心于实验室工作,为学院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他亲手为我校的高电压试验大厅装备了大型试验设备,主持设计和建设了全国高校中唯一的0~220kV高压试验变电站,使我们一座普通的高压实验室一跃成为国家电力公司(部级)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还被评为“湖北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他本人也被评为“先进个人”,两项科研成果相继获得了国家电力工业部和湖北省两项科技进步奖,他体会到了付出的喜悦。

张元芳在科研工作中也是巾帼不让须眉。1989年,她被国家教委公派到日本名古屋大学访问学习,期间参加了由日本著名防雷专家崛井宪尔教授带领的火箭引雷试验研究团队的试验研究工作。该试验在日本北部的狮子吼山顶进行,她与试验团队的成员一起穿过杂草和灌木丛生的羊肠小道,攀越了悬崖峭壁,成为登上这座山峰的第一位女性。她感到非常自豪,因为这第一位女性来自中国。

除了当老师、从事科研工作,张元芳还是武汉大学教学督导团成员,同时也是电气工程学院教学督导组组长。谈起三个身份,她说:“教学是治校之本,搞科研也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反过来也作用于科研,所以教学和科研应当有机融合,督导则是督促老师们搞好教学。

我觉得当一名好老师是一件很光彩的事。”她说:“当你上完课,学生们为你鼓掌时,那是最令人欣慰的,也是学生对老师的最高奖赏。

 

退而不休

夫妇二人先后于2006年和2009年退休,实际上,他们都是退而未休。关根志退休后在武汉东湖学院(原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机电工程学院任院长兼党总支书记,每天早上7:00到学院,晚上18:00才回家。同时还继续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非常忙碌。但是,在他主持工作期间,学院被中共湖北省委高工委、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荣誉称号,令他感到非常高兴和满足。

张元芳说:“退休后有了较多的时间投入教学督导工作,有机会听全校各学科的老师讲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受益匪浅。”在这个过程中,她深刻领悟到一个道理:“讲课也是一门艺术,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应是一名教师的毕生追求!”她把学来的讲课经验用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上,就像当年的老教师帮助他们一样,这种精神一代代地传承着。

当被问及如何评价自己的老伴关根志时,她只说了三个关键词:执着、勤奋、负责。让她评价自己时,她非常谦虚地说:“我啊,我比较认可的一点是我做事认真。”的确,张元芳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和对学生的满腔热情,老伴也感同身受。

2000年,武汉大学报以《娟娟细流润桃李》为题对张元芳进行了报道,关根志看完报道后颇有感慨,也在《武汉大学报》上发表了读后感诗文:“相伴讲台三十秋,酸甜苦辣味尽有。图浇桃李一桶水,不备十桶心难休。授业解惑师之道,教书育人德居首。喜看栋梁拄天地,春播自有秋令收。”也许,这首诗正是这对伉俪教书育人情怀的最好注脚。

(编辑:付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