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资审判要做好“后半篇文章”

09.12.2020  09:24

△《人民法院报》2020年12月06日 第02版

人民法院办理环境资源案件,要避免“就案办案”“一判了之”等简单化做法,重视做好相关后续工作,助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是人民法院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以及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的艰巨性,客观上需要人民法院充分履行审判职能,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的统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要求“探索建立‘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

笔者建议,人民法院办理环境资源案件,要避免“就案办案”“一判了之”等简单化做法,重视做好相关后续工作,助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一是生效裁判要执行到位。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裁判的价值在于执行。环境公益诉讼作为环境资源案件的重要类型,其生效裁判执行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环境公益诉讼裁判执行一般具有长期性、持续性、专业技术性特点,而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存在案多人少、专业知识不足等困难,加之公益诉讼案件由人民法院自行移送执行,缺乏直接利害关系方,导致生效裁判能否执行到位存在疑问。为确保环境公共利益得到有效救济,人民法院要认真做好环境公益诉讼裁判执行工作。一方面,人民法院作出环境公益诉讼裁判,要及时通报行政主管部门,商请相关部门协助监督执行。另一方面,人民法院可会同检察机关、行政主管部门适时组织“回头看”,摸清案件执行情况底数,对执行不到位的依法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从执行角度总结裁判文书的瑕疵与不足,进而提高裁判文书质量。

二是典型案例要宣传到位。生态环境保护,涉及群众传统观念、生活习惯与法律法规冲突的协调。特别是在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有的群众还存在模糊认识。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也胜过一堆口号。人民法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的教育引导作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相关工作,坚持一个阶段一个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在宣传内容上,注重从典型案例中挖掘素材,讲好环境司法故事,增强环境司法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在宣传方式上,要协调好行政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森林日”等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以及“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通过公开庭审、发布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营造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三是案发原因要剖析到位。司法案件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晴雨表”。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窗口。环境资源审判形成的统计数据和丰富案例,是研究分析法律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人民法院参与环境治理的优势所在。人民法院要着眼于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以易发、多发案件以及重大案件、新类型案件为重点,深入剖析案发原因,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协同行政机关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预防和化解环境风险。涉及体制机制问题的,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找准矛盾根源,为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提供决策参考,助推环境治理创新。

人民法院做好上述工作,是贯彻“预防优先、注重修复”的现代环境司法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日常工作中,环境资源审判部门要立足审判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健全长效机制,协同法院执行、宣传等部门以及检察机关、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推动工作落实,不断增强环境资源审判的实效性,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邓昭玲 王晗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