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行台湾:高雄,总把他乡当故乡

29.03.2016  09:50

高雄,是我们从台湾东岸辗转到西岸的第一站。

环行台湾的每一个地方,我们都会停留几天,只有高雄,我们没有预留太多的时间去看它。

把行李放到翰品酒店里,我们就去国立中山大学,想着兴许可以看到西子湾畔的美丽夕阳。

想象和现实的距离就是,这一天,有灰霾。

在中山大学的门口默默的眺望雾蒙蒙的大海,转身去爬高高的阶梯,那上头,是原英国打狗领事馆,一栋红砖小楼。紧邻着的,是一座小小的灵兴殿十八王宫庙,香火很旺,信众比看领事馆的游人还多。

坐下来,看着人们在庙里点燃一柱香,高举过头,双眼微合,对着神像蠕动着嘴唇默念着什么,良久,才举香低眉弯腰行鞠躬礼,如是三次,这才转身将手里的香插在庙门口的香炉里,那香炉,早已密密匝匝插满了香火,你的、我的、他的,所有人的心愿,不分彼此,最后都落在这一炉里。

我的身后,有个中年女信徒正不辞辛劳爬在石凳上,将一块庙里求来的祈愿牌,系在一长串的许愿牌中间。她的身后,是茫茫的大海。

这个十八王公庙,传说自清康熙年间,有一艘来自福州的商船遇风浪倾覆,船上18具尸体漂流到高雄石门岸边,被当地百姓捞起安葬,并建庙奉祀,名为十八王公,从那以后,屡有十八王公显灵救助遇险遇难渔民的故事。数百年来,小庙香火旺盛,不曾断绝。台湾海峡的对岸,厦门曾厝垵渔村的门口,有个圣妈宫,里面供奉的并不是耳熟能详的妈祖娘娘,而是“漂客之茔”,那是一位不知名字的姑娘葬身海里,被曾厝垵的渔民们发现带回安葬,并建庙祭祀,被奉为“圣妈”,同样,后来也有了圣妈显灵救苦救难的故事。至今,曾厝垵村口圣妈宫前的露天戏台,每到入秋,都会有渔民自发出资延请歌仔戏班来唱戏事神。

两岸渔民,常年漂泊海上讨生活,生命系于风口浪尖上,对遇难的人最为感同身受,同具一腔善念,也就有了两岸一样的救难善举,一样的被救者显灵佑民的传说。

从灵兴殿的后山小道下去,是一个小渔村,从高到低,层层叠叠的民房,有一座座小寺庙错杂着,寺庙名称也各有不同:共兴堂-邢千岁府、开台福德宫、无量慈贤宫等等,让外人完全不知道来历的神祗崇拜,这样的民间信仰,已经和当地的人们生活相生相融,支撑着他们辛苦做人的信心和勇气。

走在渔村巷弄里,恍惚就像走在老厦门渔港里的大埔头小巷,有一种走出了这个巷口,就可以看见沙坡尾避风坞的错觉。

这样的错觉,不就是通常人们说的,人在他乡如在故乡的感觉嘛。

六合夜市在高雄的新兴区六合路。

我们到的时候,肚子饿了,逛夜市的人们也早就各据一处,吃的热火朝天了。夜市路口小吃店,点了一碗鲜鱼汤面线,一份炒空心菜,外加一盘炒腰花,已经好吃的让我无暇说话,临了,还把那碗汤喝了个底朝天。夜市里好吃的真多,做碳烤鱿鱼的,和木瓜牛奶的在一起,木瓜牛奶摊位上,醒目的摆放着马英九光顾本摊时拍的照片,光明正大的请“总统先生”为他站台呢!走几步,是爱玉冰、仙草冰,粉圆汤,隔壁的王牌豆花,对面的黄金烤虾、原汁牛肉面、阿清活海鲜,台南担仔面的旁边,是活泼可爱的大肠包小肠小哥。每个摊位前,都上演着你方吃罢我上场的戏码。

说起来,台湾的夜市前前后后也逛过几个了,不提那碗收买了我的胃的鲜鱼汤,就冲着六夜市这宽敞的马路,干净的摊位,花样多多的美味,怎么着在我心里也得给人家打个高分!

没走几步,经不住色香味俱全的诱惑,我们又在蒜香澳洲龙虾的摊位上坐了下来,秒杀了一大份冒着热腾腾香味的开边龙虾,这才能继续心无旁顾的迈的动脚步。

为了不让吃撑的肚子,影响到今晚的睡眠,我们从夜市徒步去了高雄捷运的红、橘线美丽岛转运站,这座曾经被评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地铁站,给我们匆匆过境的高雄的夜晚,画上一个绚丽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