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期间最牛文协诞生于江城 两枚徽章记录抗战

20.10.2014  09:55

  武汉警备旅徽章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徽章

  《中国人民的胜利》纪念章

  两枚陈旧的徽章,记录下一段光荣的历史——武汉抗日,能“”能“”。

  昨天,网友“老调重弹”、“三阳里”、“花楼百子”等人,带着记者前往寻访地点,说起他们寻访徽章背后的故事。

   武汉警备旅和岱家山碉堡

  在岱家山三环线桥下,“老调重弹”指着桥下的一处空地说,“这就是岱家山抗战碉堡的原址。

  如果不是有旧照片当参考,很难想到,这块已经荒芜、满是渣子的土地,当年曾是抗日的战场。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在汉口北郊的岱家山阻击战中,中国军队奋勇抗击日军,完成预定任务后撤出战斗,标志了武汉会战的结束。

  网友们拿出了一枚“武汉警备旅”的纪念章,这枚纪念章明确记载了颁发的年份是1937年。这一年,发生了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战从此开始。证章的中心图案,就是随时准备奔赴抗日战场、荷枪实弹的士兵形象。

  据考证,1930年2月,武汉卫戍司令部改组为武汉警备司令部,下辖武汉警备旅,这支部队约3000人,设有2个团及一个机枪连。武汉沦陷前夕,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四军一八五师五四五旅。而参与岱家山抗日阻击战的,正是当年武汉警备旅的军人。

  “武汉三环线修建前,在汉口岱家山、张公堤曾有保存完整的8座碉堡,1933年兴建,位于岱家山顶的‘警备汉口区蓬字守望台’共3层,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可供一个排的部队驻防。这座主碉堡附近有十多个大小不一的碉堡,全部由地道相通,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1938年10月下旬,日军已逼近武汉近郊,负责防守汉口北郊岱家山地区的中国军队,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进行了拼死抗击,他们以蓬字守望台为支撑点,冒着枪林弹雨和毒气,击退日军四次大的进攻和偷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