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托起大山的希望——省农业厅结对帮扶宣恩行侧记

08.03.2017  00:05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题记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3月2日一早,在连续阴雨多日后,地处鄂西南武陵山区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恩施州宣恩县,迎来了一整天的明媚春光。位于宣恩县的晓关侗族乡中心小学,也迎来了湖北省农业厅53位“爱心妈妈”和义工代表,以及一场饱含该厅全体干部职工爱心和牵挂的主题活动——

手牵手 心连心 爱心妈妈三八扶贫行”。

晓关侗族乡是我省10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在乡中心小学,有1400多个孩子在校读书。

爱心妈妈们的到来,引起校园内一片欢腾。蓝天白云下,孩子们礼貌而兴奋地向爱心妈妈们打招呼。挥手致意,亲切问候。孩子的笑容,瞬间化解了妈妈们长途奔波的疲惫。

远山如黛,放眼校园内碧绿的塑胶跑道,打量墙壁雪白的教学楼,妈妈们边走边看边说:这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确实有成效,学校环境已经比当年的倒洞小学好多了!

晓关侗族乡倒洞小学,是湖北省农业厅依托驻村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的第一所山区小学。自2010年起,全厅干部职工志愿与该校的贫困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并逐步将结对学生范围扩展到宣恩县高罗乡、椒园镇等多个乡镇村组。7年来,大家每年抽出一些时间、节约一点开支、奉献一份爱心,推进爱心厨房行动,为倒洞小学师生改善就餐环境;党团干部假期支教,以“爱心爸妈”身份,为贫困学子点燃心灯;捐赠书籍、乐器、体育用品,丰富山区孩子的精神生活。截至2016年底,该厅已累计结对贫困家庭学生200余人次,捐款捐物30余万元。

随着部分乡镇小学撤并,2017年,农业厅将结对帮扶工作转移到晓关侗族乡中心小学。

此次主题活动会场设在中心小学宽敞明亮的食堂。

经过近半个月的策划和头天一下午的紧张制作,活动现场闪亮登场:在彩球、彩旗环绕下,食堂穿上了节日的盛装:简易的主席台上,“手牵手、心连心——爱心妈妈三·八扶贫行”的主题会标格外醒目,“爱加爱大爱无疆  心连心真心永恒”、“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等大红标语渲染着会场的气氛。孩子们簇拥在色彩斑斓的爱心墙前,两棵硕大的苹果树上记载着今年省农业厅的爱心妈妈们以及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5.76万元善款。

上午8点30分,省农业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易正平简短的致辞拉开了活动的序幕。紧接着,在欢快的“兔子舞”曲中,省妇联权益部部长赵少凡、省农业厅的47位“爱心妈妈”、5位义工、20位学校老师代表、30位学生家长代表以及131名六年级学生代表,分别身着不同颜色的衣服,戴上自己的姓名卡片,围成大圆,跳起了欢乐的舞蹈。这一刻没有城乡、年龄、身份之别,老师、父母、孩子以及所有爱心妈妈,仿佛都回到了12岁,在一起跳着、笑着,整个会场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乐曲声停,大家分别找到各自小组,在一系列拓展游戏中,开始了一场爱的传递。

抛橙子、九宫格、1234等破冰游戏,迅速打破了孩子们与爱心妈妈之间的陌生感。“你喜欢吃橘子!我也是!”“我也喜欢红色!”新颖的游戏方式,一下子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孩子们可开心了。

大圈小圈、风中劲草、漫漫人生路等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培育了信任与理解,激发了责任与担当。搀扶、帮助带着眼罩的爸爸、妈妈、爷爷顺利走过15米障碍的“漫漫人生路”,冷俊霖和爷爷被彼此感动得热泪盈眶。“俊霖,谢谢你!”“爷爷,我再不惹你生气了!

二人对话环节,全场气氛凝重了起来。

在活动主持人的话语引导下,全场爱心妈妈、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席地而坐。互相看着彼此的眼睛,一双大手握着一双小手,爱心妈妈们开始静静地倾听孩子们的诉说。

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爸爸妈妈在家里陪我。

最难过的是什么?

爸爸妈妈不关心我。”说完这句话,12岁的龙芊蕊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握着她冰凉的小手,爱心妈妈心一下疼了。

龙芊蕊幼时父母离婚,亲生母亲从此杳无音信。爸爸和继母生下弟弟后,对她的关爱更加少了。虽然家住在集镇上,爸爸仍送她到学校住读。每次周末回家,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只有爷爷奶奶照顾她。

我好想看到我亲妈……我很听话,认真学习,可是爸爸妈妈一点都不关心我……”孩子流着眼泪哽咽不已。

有你爸爸的电话号码吗?

没有。我只知道我爷爷的电话。

听着孩子的倾心诉说,爱心妈妈的眼眶也禁不住潮湿了:“宝贝,我相信你妈妈一直爱着你、想着你,只是不方便回来看你。我也相信你爸爸、你继母也爱你,只是不知道怎么告诉你。我会想办法联系他们,跟他们聊一聊。也需要你勇敢地告诉他们,你需要他们的关心、关注和陪伴。只有你告诉他们了,他们才知道该怎么爱你。好吗?”汤婷婷一边安慰和鼓励她,一边为她擦拭泪水。

我想要爸爸妈妈多陪陪我”、“希望他们不要去那么远的地方”、“爸爸不要赌博了”、“我想爱心妈妈不走”…… 孩子们的诉说,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烦恼与困惑。爱心妈妈们耐心地陪伴、疏导,两颗心不由自主地拥抱在一起。

眼神中传递着真情和信任,手心里传导着温暖和理解。

不少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和父母有过如此坦率、直接的交流,他们不由自主打开了心扉。而许多家长、老师、爱心妈妈也是头一次如此安静、耐心地去聆听孩子的讲述,内心也同时受到责问:我尊重我的孩子吗?我理解他的内心需求吗?我的陪伴有效吗?孩子能理解我吗?他还爱我吗?

从二人对话环节开始,不少孩子和他们的爱心妈妈结成了情感同盟,诠释了“爱要讲出来”、“爱因懂得而珍惜,情因陪伴而温暖;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温暖传播爱心。

擦干泪眼,画出愿景。

在长达25米的愿景画布上,孩子们用彩色画笔,尽情诉说自己的心愿:三个手牵手的小人、美丽的房子、大爱心套住小爱心,“我想成为老师”、“杨妈妈,你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爸爸妈妈我们永远在一起”、“我长大后要当医生,治好我妈妈的病”……16位爱心妈妈共同展开巨大的愿景画,向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

承载着131个孩子对未来期许的愿景画,被8位爱心妈妈接力传递,郑重移交到晓关乡中心小学王焕志校长手中:每一位孩子都值得被关怀,每一个愿望都值得被鼓励,每一次表达都值得被记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在省农业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易正平的深情歌声中,爱心妈妈与孩子们用手语向全场师生表达感谢。活动接近尾声。

主题活动后,省农业厅直属机关党委、厅妇委会成员与中心小学就“爱心妈妈”结对帮扶后续工作进行了调研座谈,并达成共识:此次活动初步建立起了农业厅爱心妈妈和孩子们之间的良性沟通的平台,激发了参与活动的每一位爱心妈妈、老师、家长乃至131个孩子“付出、感恩、负责”的内在力量,帮助父母、老师意识到了如何向孩子提供有效的引导。一次活动作用有限,农业厅爱心妈妈们将继续通过物资援助、面对面沟通、假期支教、夏(冬)令营等各类活动,持续关注山区孩子,帮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夕阳西下,爱心妈妈们要离开了。车门关闭前一霎,一个个孩子冲上大巴车,着急大喊:“王玲妈妈你在吗?”“黄倩蓉妈妈在哪个车上?”“熊蕾妈妈你六一来看我吗?“…….车窗外,围满了寻找自己爱心妈妈的孩子。

拥抱话别,约定再见。

妈妈我会永远记住你的,你也要记得我啊!

六一我一定再来看你!

汽车徐徐开动,妈妈们含泪向孩子们挥手作别…..

车厢里一阵沉默。

有人打开了话匣:“扶贫帮困,物质扶贫是一方面,走进孩子的内心,多一些心灵的疏导更为重要”、“父爱母爱缺失是孩子最大的问题”、“山区的孩子比城市孩子淳朴,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帮助”、“有的孩子认为父母是农民,内心很自卑,不愿意敞开心扉,要突破”、“结对应当成为长期行为,这将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走向”、“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吸引‘留守’孩子的父母返乡创业,从根本上解决‘留守’问题”……

山路弯弯,萦绕着爱心妈妈们深深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