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钱包力诠六尺巷精神

18.02.2016  23:23

  程曼诗

  晨练的李先生在武汉沙湖公园大门外捡到一个女士钱包,钱包内有近2000元现金和许多有效证件。李先生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冷风中苦等半个多小时未果,于是四处驱车寻找线索。多次努力失败后,终于在下午4点左右找到失主。当对方想拿500元致谢时,李先生婉言谢绝。(2月17日《楚天都市报》)

  据记者爆料,李先生其实是湖北大学的老师李本义。本来记者想在报纸上点名表扬他的善举,可是李老师一脸回绝说,衣食既足,礼让以兴,只有每个社会成员规范自己的行为,整个社会才会风清气正。李先生说自己只是尽举手之劳,他平时也教育学生要懂得豁达谦和、礼让三尺。

  说到礼让,笔者突然想到春晚舞台上赵薇演唱的歌曲《六尺巷》。“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街坊邻里常相敬,一段佳话永流芳。”对于这首歌,不同人有不同版本的解读,有说主张公权不为私用,体现清代宰相张英“让人三尺有何妨”的宽容胸襟。而笔者认为,这首歌的落脚点在一个字——“”。正如歌曲演唱的最后,电子屏上显示了一个大大的“”字,庄重而亲近。原版本的最后两句是“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而此处被改为“街坊邻里常相敬,一段佳话永流芳”。歌词的自然流转之间,体现了现实社会亟需弘扬的一种正能量——知礼守礼。这不仅仅要求体现在邻居之间,哪怕是与陌生人打交道,也应把礼字挂中间。

  常言道:人美在心灵,鸟美在羽毛。其实做到知礼守礼并不难,有时只需多说一个词“你好”、“谢谢”、“辛苦了”;有时只是在过马路时多停留一会儿,让对方先走;有时只是对别人的无意过失回一个宽容的微笑;有时只是给对方一个相互理解的拥抱。

  人活着,就应该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受人敬仰。像李老师这样拾金不昧的人社会上还有很多,有的的哥捡到300条金项链物归原主,有的餐厅老板捡到9万元完璧归赵,有的保洁员捡到30万元立即上交等等,他们都是文明社会的一个缩影。

    只有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怀、体谅、礼让,整个社会才会充满爱。

 

(责任编辑:连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