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第4个烈士纪念日 先烈精神根植武汉中小学校园

30.09.2017  11:27

  

  

  

  记9月30日烈士纪念日,警予中学的同学们放学后把课间折的小白花,轻轻放在烈士纪念馆向警予雕像前 记者彭年 摄

  长江网讯(长江日报记者邓小龙 刘嘉 陈晓彤 通讯员贺赛 曹斌 吴耀武)9月30日是我国第四个烈士纪念日。在武汉,先烈精神早已融入很多学校的校园文化中,通过校本课程、纪念活动等多种形式,在一代代中小学生中得以传承。

  29日,武汉市警予中学操场边的烈士纪念墙边摆放着一朵朵小白花。这个地方,1928年时叫“余记里空坪”,当年5月1日,革命烈士向警予在这里被反动派残忍杀害,年仅33岁。这些小白花由学生们自发敬放。

  警予中学是武汉以烈士命名的学校之一。校园里不仅竖立着向警予雕像,还建有一座烈士纪念馆。初二(4)班女生陈宇婧说,从刚上初一的那天起,她就通过学校纪念馆了解了向警予的故事。“活得明明白白,死得慷慷慨慨”这句话始终激励着她,遇到任何困难不再轻易低头。在该校,革命传统教育已成为每一名学生的必修课,学生们每年都会步行7公里,历经一个多小时,到龟山上的向警予烈士墓祭扫,用歌声、朗诵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30年从未间断。学校还邀请向警予后人、革命前辈黎哲夫老人为孩子们讲红色故事。校长王洪明说,警予精神是学校文化之魂,发展之基,让警予精神薪火相传。

  武汉共有4所中小学与烈士之名关系密切,警予中学、吕锡三小学、新洲新安希望小学,武汉市四十三中有个“罗阳班”。“孩子剧团”是抗战初期流落于上海的一批少年儿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的宣传抗日的英雄团体,在武汉发展壮大。如今,长春街小学组建起一支“新孩子剧团”,剧团编排了京剧、小品、历史剧等20多个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节目,利用周末时间走进社区和汉口江滩大舞台等公共场所巡演。

   烈士介绍 

  

  向警予

   警予中学:每年步行7公里祭扫英烈 

  28日上午,警予中学七、八年级的500多名学生整齐地站在操场上,手捧小白花,面向学校里的烈士纪念墙致敬。警予中学创建于1958年,原名黄石路中学。为纪念大革命时期牺牲在此地的向警予、夏明翰等200多位革命先烈,1993年9月更名为武汉市警予中学。

  走进校门,有一座向警予半身像,底座上刻着她的一句名言:“我为党的事业而死,虽死犹生。”穿过操场,一道烈士纪念浮雕墙矗立在眼前,墙上雕刻着向警予、夏明翰领导广大群众抗议示威的情形。浮雕墙后是一座红色的烈士纪念馆,馆内有各种展板、资料,详细介绍了向警予、夏明翰等烈士伟大而年轻的一生。

  警予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清明时节,该校学生都会手捧花环,擎着“革命传统教育实践行”的旗帜出发,步行7公里,历经一个多小时,到达龟山上的向警予烈士墓祭扫,用歌声、朗诵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与缅怀,30年来从未间断。

  初二学生林芳羽是“警予故事”情景剧中向警予的扮演者。她说,向警予烈士顽强不屈的坚定意志让她变得越来越坚强。

  1895年出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牺牲时年仅33岁

  湖北武汉人。少先队员。1959年6月10日,为救落水儿童,他献出了自己年仅12岁的生命。“锡三精神”概括为善良富有爱心、友爱富有同情心、自信富有进取心、勇敢富有责任心,感染着一代代学生

  1993年3月10日,一名小学生不慎落入巡司河,正在附近干活的程新安闻声跳入激流,救起孩子,自己却被河水吞没,牺牲时年仅28岁。为表彰英雄事迹,程新安被授予武汉市“舍身救人好青年”、湖北省“革命烈士”等称号

  武汉43中78届毕业生,从武汉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家, 歼15舰载机工程总指挥。2012年11月25日上午,圆满完成辽宁舰舰载机试飞任务后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离世,终年51岁。同年11月30日,罗阳被评为烈士

  吕锡三小学:烈士事迹编成校本教材 

  为了传承吕锡三小英雄不怕危险、勇敢无畏的精神,江岸区安静街小学正式更名为吕锡三小学。

  该校根据吕锡三的救人事迹编写校本教材《永远的吕锡三》,尽可能还原吕锡三的救人场景,并排练校歌《吕锡三之歌》。每到清晨,歌声便响彻校园里的每个角落。校园小讲解员定期为每一届学生讲述吕锡三的事迹,同时每学期开展“锡三班级”评比,让学生以“我是锡三的校友为荣”,将学英雄、做英雄的种子深埋进每位学生心中。

  该校学生邱瑾说,尽管吕锡三已逝去多年,但他的英雄事迹却从未被忘记,一直被大家传诵。每年清明节,全校师生都会到吕锡三纪念碑前凭吊,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吕锡三英勇无畏的高尚品德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吕锡三

   新安希望小学:烈士名字写进学生心里 

  走出学校大门,向东步行约200米,程新安的墓就在章程村附近。程新安原是新洲区刘集乡章程村村民。1993年3月10日,武昌区回民小学四年级男生杨清在巡司河畔的武泰闸附近玩耍时,失足落水卷入漩涡。此时,正在南岸建筑工地干活的程新安闻讯赶到,来不及脱去衣裤就第一个跳入水中施救,将小杨清救起。然而,年仅28岁的程新安却被汹涌的河水吞没。当年,程新安被追认为烈士。

  为纪念程新安,1995年,这所烈士家乡的章程小学多了“新安希望小学”的名字。校长张华堂介绍,1972年,程新安曾在这所学校读了5年小学,他也曾看到程新安帮助贫困老人挑水、做卫生。程新安牺牲后,张华堂常常把烈士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学校每个学期也都会开主题班会,向烈士学习。

  新安希望小学学生施绮说,烈士虽已牺牲,但精神永存。程新安的名字不光写进了学校的校名,也写进了每个学生的心里。

  

  程新安

   武汉市第四十三中“罗阳班”:为国奉献的精神让学生震撼 

  飞机设计专家罗阳是市四十三中1978届校友,曾在这里度过了五年中学时光。得知罗阳牺牲的消息后,市四十三中上千名师生为他举办追思会,还邀请10多名罗阳的高中同学、物理老师等为他送行。追思会后,为纪念这位杰出校友,学校特地组建“罗阳班”,让罗阳精神得以传承。

  该校副校长张玲介绍,“罗阳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班级,而是一个荣誉称号。每年“五四”表彰时,学校会对全校所有班级进行考核,综合学习、德育、行为规范等各方面因素,选出最拔尖的班级,授予“罗阳班”称号。学校还收集了罗阳当年的毕业照、事迹材料等资料,专门在校史陈列室展出,了解罗阳故事成为该校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我们全班都在为明年5月评上罗阳班而努力。”高二(7)班学生位海玲说,罗阳的事迹让她感触很深,学长在工作岗位上的刻苦投入成为她学习的标杆。高二学生罗婧雯说,罗阳为国奉献的精神让她震撼,她和同学们也被这种精神所鼓舞,总想着多为班级作贡献。

  

  罗阳

   长春街小学:“新孩子剧团”继承先辈遗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流落于上海的一批少年儿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孩子剧团,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1月,孩子剧团到武汉,先后演出五百多场儿童话剧、哑剧、活报剧,演唱了大量抗战歌曲,被誉为“抗日战争血泊里的一朵奇花”。上世纪80年代,江岸区成立新孩子剧团,并在汉口儿童公园落成孩子剧团汉白玉雕像。去年,雕像迁到长春街小学天地校区进行全面修复,并配套建立孩子剧团陈列馆、孩子广场、孩子剧院。

  为了纪念孩子剧团,传承爱国主义精神,长春街小学成立“新孩子剧团”,已有17年历史,目前拥有团员200多人。剧团编排了京剧、小品、历史剧等20多个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节目,如爱国主义题材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历史剧《八七会议》,弘扬传统美德的快板《讲诚信》、小品《》等。今年5月起,“新孩子剧团”带着这些节目陆续走进社区和汉口江滩大舞台等公共场所巡演,通过文艺演出让孩子剧团勤奋、勇敢、坚毅的品质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