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齐心协力抗大旱 科学调度促丰收

04.08.2014  11:56

(王群峰)今年6、7两月,漳河灌区降雨仅103.6毫米,较多年同期平均273.1毫米偏少六成。这已是漳河库区及灌区连续干旱的第五个年头,在几乎“空梅”的梅雨期结束后,漳河灌区迅速进入高温少雨的盛夏模式,灌区伏旱迅速蔓延,中稻正处于“瓢水碗谷”的关键需水阶段,而漳河水库水位已到达死水位113米,用水供需矛盾,用水形势严峻,漳河工程管理局广大干部职工和灌区政府一道,多措并举,科学调度抗大旱,齐心协力保丰收。 

开展灌前调研 加强节水宣传 

面对当前用水紧张形势,该局各相关单位主动出击,深入灌区,开展灌前调研,加强节水宣传。7月23日,漳河枢纽管理处领导带队深入到漳河西干渠、一干渠灌区田间地头,查看稻谷长势和农田需水情况,向当地政府介绍当前漳河水库蓄水情况,并针对该地区用水效率偏低的情况与当地政府进行了沟通,争取该地政府加强灌区软硬件建设,并加强节约用水意识的宣传。7月24日,漳河二干渠管理处四方管理段干部职工深入到沙洋县纪山镇郭场村,了解农户灌溉情况,对后期需水情况进行摸底。7月26日,漳河水库防办邀请漳河一干渠、西干渠灌区各村支书、用水协会主席和群众代表到水库枢纽实地查看水情,并通过他们发放了《致漳河水库一西干渠灌区用水户的公开信》,倡导灌区群众节水、惜水、爱水。 

开展人工降雨 狠抓蓄水保水 

为缓解水库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该局积极与地方政府气象部门联系,抓住降雨有效时机,进行人工降雨,增加漳河水库蓄水量。6月25日18时,在南漳县东巩镇陆平村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区平均降雨量34毫米,周边非作业区平均降雨量16毫米,平均增雨18毫米。7月3日至4日,在漳河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果较明显。7月11至12日,在马河镇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在向天要水的同时,该局通过与灌区地方政府协调,广辟水源,达成荆门市通过郑家湾泵站和大碑湾泵站从汉江提水、荆州市通过李家咀泵站从太湖港水库提水的一致意见,减少漳河水库用水量,以便漳河水在关键时候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漳河水库防办则严格按照水库低水位运行的调度规程,严格用水审批制度,切实做好保水工作。  

分析研判形势 进行科学调度 

根据灌前调研收集到的资料和未来天气预测情况,该局多次与灌区地方政府会商,分析研判形势,多措并举进行科学调度。一是漳河水库防办开展农作物需水量预测,根据实际用水情况进行滚动计算,算清水帐,在不考虑漳河水库流域有效降雨、不考虑抽死水等情况下,对漳河水库进行调节计算,做好水量分配,供领导参谋。二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确立了漳河水库未来农业灌溉将以县区为单位,由县区水务局与漳河局协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方案。三是要充分发挥灌区自有水源作用,继续实行先用塘堰水、再用中小型水库水、最后用漳河水库水的原则。四要严格实行以水定供,按田配水,漳河水库灌溉实行轮灌方式供水,各干渠灌溉水量在水库有效水量范围内按核定的有效灌溉面积实行计划供水、限额控制。 

加强渠系建管 提高输水效率 

为了确保从水库放出来的水能顺利到田间地头,尽量减少损耗,该局重点加强渠系工程建设管理,力争提高输水效率。一是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硬化渠道的长度不断增加,渡槽和部分闸门等渠系建筑物得以拆除重建,减少了渗漏量,提高了水流速度,减少了水从出口到田间的时间,为渠系末段农田灌溉节约了时间。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利用灌溉间隙,漳河四干渠管理处温家巷管理段对漳河四干渠东干19+500处发生的漏洞险情通过机械开挖回填进行处理,安栈口管理段对漳河四干渠东干5+800—9+000渠道进行清淤除障,为灌溉输水排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输水效率。 

目前,伏旱正在继续,抗旱形势更加严峻,漳河局广大干部职工将继续齐心协力,科学调度,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服务工作,为灌区粮食丰收贡献力量。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