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桥下有人溺水 水上救援队员奋勇救维族青年

11.06.2014  12:21

(武汉晚报见习记者 黄金 通讯员罗炽刚 唐超)前天下午4点半,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下,一名维族男青年游泳时溺水,水上救援队队员赵汉清从岸上跳入江水,1分钟内赶到青年身边,奋勇相救。维族青年获救上岸后,用普通话向赵汉清连说三声“谢谢”。

赵汉清(戴黄帽者)正在营救维族青年。读者许丽群摄

离岸百米处有人遇险

前天下午4点半,武昌中华路西城壕社区义务水上救援队的赵汉清刚刚换好泳裤,准备从武昌桥头堡下江畅游时,突然看到一名男青年在距离自己不到百米的江中,不停扑腾双臂。

他整个人在江水中一上一下,还在喊‘救命’。”赵汉清马上拖着两个“跟屁虫”游泳漂流袋下水,迅速朝青年游去。

我看到他浮起来的时候,口里不断地吐水,又被水流击得身子不由自主地往下沉,情况蛮危险!”赵汉清在1分钟内游到青年身边,赶紧将一个“跟屁虫”塞给遇险青年,推着他避开湍急的回流区,绕游三四百米后,终于上了岸。

他用生硬的普通话道谢

上岸后,青年有些喘不过气来,用微弱的声音连向赵汉清说了三遍“谢谢”。

他的普通话不太好,‘谢谢’听起来有些生硬。而且他的鼻子高挺,眼眶深邃。”赵汉清见青年神情仍然有些恍惚,关切地问:“你缓过来了吗?”青年点了点头。

赵汉清又问道:“你不是汉族人吧?”青年摇头。

赵汉清接着问:“你是不是维吾尔族人?”青年又点了点头。

赵汉清接着问他:“你叫什么名字?”男青年说了一声,赵汉清没听明白,便继续问。连问了三遍,青年也连答了三遍,可赵汉清还是没明白也没记住。

赵汉清找救援队的队友拿来纸笔,让青年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赵汉清告诉记者:“我们语言交流不太顺畅,也不知道他到底写的啥。”和被救男子同行的还有4名同伴,其他4人都没有下水玩。过了一会,被救青年缓过神后,便起身离开了,没有向赵汉清等人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由于救援顺利,当时也没有人报警。

纸条上应该是维吾尔语

昨天下午4点半,记者来到武昌桥头堡,找到了赵汉清以及其他目击者。他们将获救青年留下的字条展示给记者看。“这上面的字我们都不认识,你们能不能帮我们认认写的是什么?”救援队的吴先生说。

昨晚,记者将纸条的照片传给了新疆建设兵团第五师博乐垦区公安局民警赛里哈孜。他表示,这是维吾尔语,是一个人名,翻译过来叫“卡斯叶提”。

武汉汉铁高中新疆班内派老师买买提在看了照片后表示,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柯尔克孜语在字体、字型上有相近之处,因为纸条上的字迹比较潦草,只能初步判断是维吾尔语的可能性最大,是一个人名,翻译过来叫“哈斯娅提”。

我在江里救起了近百人

赵汉清今年49岁,水性很好,曾参加过渡江活动。昨天下午,记者在事发现场与赵汉清进行了对话。

记者:救人时,你犹豫过吗?

赵汉清:我第一反应就是下水救人,无论是谁,只要我碰上了,我都会去救。从2003年开始,我在江里救起了近百人。

记者:想跟获救青年提醒点什么?

赵汉清:武昌桥头堡下台阶左手边,有一片呈三角形的回流区,入处宽,出处窄。而且这个回流区旁是水泥墙,没有抓手,也没有浅水区,所以格外危险。下水之后如果贴岸顺着回流漂行,20多米后回流就会中断,主水流就会朝游泳者汹涌而来,即使是熟识水性的人也可能被水流冲得无法回岸。不熟悉水性的人,不要在这里下水游泳;水性再好的人,到江里游泳,也要携带好“跟屁虫”这样的救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