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报道:湖北襄阳吹响全省面业加工创品牌的“集结号”

28.07.2014  10:01

  人民网襄阳7月25日电 (杨晗 钟平 任伟)昨天上午,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湖北省农科院、武汉轻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6所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们,带着他们的几十项科研成果,与湖北省120多家面业加工企业的老总们聚会襄阳市襄州区,共同参加湖北省面业加工科企对接活动。
  
  “我们带来的项目主要是针对面粉深加工和一些专用粉的项目,还有一些小麦麸皮提取糖、生产小麦胚芽油、小麦胚芽油食品项目。”武汉轻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丁文平说。
  
  专家教授和企业老总面对面交流,大家探讨的主题是,如何应用科研院所的新技术、新成果,解决湖北面业在生产技术、加工工艺、设备设施和储藏包装等方面遇到的难题。湖北宏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宪华:“我主要是想向专家教授们了解一下热干面在储运过程中如何保鲜的技术。
  
  “通过直接跟专家面对面对接,我们发现企业现在这样初加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走精深加工的路子。”和刘宪华一样,湖北丰庆源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党长英也是带着问题而来,她的企业引进是瑞士的高端面粉加工设备,年加工小麦15万吨,活动现场,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谢科生和她签下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
  
  与专家对接的结果是,党长英对延伸现在已有的面粉产业链很有信心,初步确定要在开发面包、糕点、小麦胚芽油、氨基酸、葡萄糖等高端产品上下功夫。“主要是对我们企业今后加大产品质量、扩大产量、提高效能有好处。”和党长英的企业相比,年加工能力只有3万吨的老河口市贵祥粮油有限公司,块头相对较小,与专家对接后,公司董事长王太贵觉得收获不小。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涂胜华指出,襄阳市是我省的粮食大市,2013年粮食产量突破百亿斤,为全省粮食十连增和农民持续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小麦产量位于全国前列,大大小小的面业加工企业有上千家,这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走的还是一条路,那就是单一的加工生产面条,在面业加工行业缺少叫响全国的品牌。与临省河南相比,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装备水平差距明显,主要停留在小麦变面粉、面粉做面条的初加工阶段,这次面业加工科企对接,就是要推动科企联姻与成果转化,提升加工科技水平,促进产业升级,争创面业加工的品牌。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杨泽钊认为:“科研单位针对产业发展的技术安全,研发了不少很实用的科技成果,企业也有这方面的需求。通过这样一种技术对接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咱们农产品加工业科技的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