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二城”的“特大”追求

26.09.2014  13:19
宜昌沿江经济走廊一角。记者 吴延 摄

  “湘鄂渝九地行”采访组记者 侯长青高君毛国寅黎辉郭从佳

  【城市简介】 湖北宜昌 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5万。2013年完成生产总值281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3亿元。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宜昌是幸运的。这座因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两大工程而蓬勃兴起的鄂西小城,抓住机遇迅速完成了向大城市的跨越,2013年GDP达到2818亿元,综合实力雄居全省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北第二大城市。

  宜昌又是“贪婪”的。当我们还在对宜昌发展的骄人成绩“艳羡”不已时,她又已提出打造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新战略,在大三峡地区城市发展竞技场上表现出一骑绝尘的态势。

  天高云淡的九月,我们走进宜昌、打量宜昌、品味宜昌,感受最深的,是宜昌那积极强烈的进取心态和敢于筑梦、一往无前的宏大气魄。

   大手笔:五年再造一个新宜昌

  2012年底,当宜昌市委、市政府勾画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发展新目标时,人们在兴奋之余,也有疑惑和不解:“”,要形成特大的规模,力争“十二五”末城区框架达到200平方公里、200万常住人口,2030年达到300平方公里、300万常住人口,远景规划面积500平方公里、人口500万;“”,要形成强大的产业基础、强大的城市功能和强大的综合实力,在中部地区同等城市中实现保三进二争一;“”,把宜昌建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投资创业的宝地和幸福生活乐园;“”,要形成特美的城市形象,更好地展现宜昌自然生态之美、历史人文之美、现代文明之美,建设美丽生态宜昌。

  有人认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宜昌主城已经是有130多万常住人口、年地方财政收入200多亿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干嘛非要去建特大城市?区区一个地级城市,要建设现代化的特大城市谈何容易?要知道,整个宜昌市人口才400多万。

  气魄之大来自于底气之足、担当之重。在主政者看来,宜昌仍然处在新一轮的黄金机遇期。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宜昌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成为现代化特大城市。”研判市情,宜昌城镇化率达到56%,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期,而老城区面临交通、住房、环境容量的挑战,人口密度已超过了京沪等一线城市,人民群众受挤,党委政府心急,扩容势在必行。

  为统一思想,解放思想,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亲自率队,带领党政代表团过荆楚、走中原、学江苏、访深港,在与先进发达地区的零距离接触和感悟中,激发起实现新跨越的雄心,树立特大城市的志向,负起特大城市的担当,实现特大城市的作为。市内外专家学者纷纷点赞给力,对“特大”战略进行阐释解读、拓展深化,三峡日报在半年时间内推出了上百篇相关报道,让新战略迅速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五年时间,宜昌人要再造一个新宜昌!

   大视野:放眼世界的后现代之城

  9月21日,记者站在位于长江南岸的宜昌庙嘴长江大桥建设工地上,摊开宜昌新区建设的规划图纸,遥望宜昌大城建设的恢宏格局,不由得心潮澎湃。

  同行的一位从武汉来到宜昌的年轻公务员告诉记者,他已经深深地“爱上宜昌”,爱上了这座富有朝气和魅力的城市。

  横跨一江两岸的“宜昌新区”,将成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主战场,也是宜昌未来的“新浦东”。新区建设启动一年多来,宜昌新区企业总部基地、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大剧院、音乐厅、东站路网、东站商务综合体、奥体中心、花溪路、江南一路、磨基山公园、滨江商务区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投资超百亿元。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一再强调,“宜昌应该在国际上亮得出去,在全国拿得出手”,省长王国生要求,“把宜昌建成全国一流的明星城市”。宜昌人自己则说,宜昌不仅要有全省的视野、中部的视野、长江流域的视野,更要有全国的视野、国际的视野,要跳出宜昌研究宜昌,跳出宜昌规划宜昌,跳出宜昌建设宜昌。

  正是基于这种放眼世界的胸怀与视野,宜昌新的扩城战略,不再是简单的“摊大饼”,不再是千人一面的“钢混森林”,而是在国际化视野下,运用后现代的规划与建设理念,浇筑以人为本的宜人之城,打造包容发展的昌盛之地。去年,宜昌悬奖300万元全球征集点军生态主城区设计方案,全球顶尖规划设计机构提交了120多个方案。最终,武汉规划研究院与荷兰阿卡迪斯设计公司的方案胜出。省委书记李鸿忠评价该规划:“气魄大、理念新,体现了开阔的国际视野,展现了干事创业的雄心壮志,令人倍感振奋。

  不同于其他新区,宜昌新区建设没有跳出老城区另起炉灶,而是与老城区的提档升级融为一体,将新区打造成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相对独立的13个组团,让它“显山露水、起起伏伏、弯弯曲曲、高高低低、连绵不断、若隐若现”。

  生态是城市的命门,宜昌新区建设极富生态个性。记者在新区看到,有座山下规划修一条路,为了不开挖山体,这条路的双向车道竟不在一个平面上,虽然突破了常规,却给人以别样的美感。既要保护山水生态,又要方便人民生活,宜昌的大城建设者用自己的苦心和匠心,让后现代理念落地生根,与城市一起蓬勃生长。

  也正是被新宜昌的格局与视野所吸引,华润、光大、万科、碧桂园等地产巨头纷至沓来,协议投资过千亿元,共同推进宜昌新区建设。

  被吸引来的还有外地的购房置业者。来自宜昌房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3年,外地购房者已占总购房者的38%。当被问及为何要在宜昌购房居住时,有人回答:在宜昌住得安逸。后现代理念并不遥远陌生,就扎根在人们的内心深处,一个理智的城市建设者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诚实回应人们内心深处的召唤,其实就这么简单。

   大马力:六大千亿产业点燃发展引擎

  一座城市缺乏产业支柱、缺乏产业支撑,就像一座楼房没有地基、没有顶梁,城市建设就没有持续动力,人口聚集就没有就业岗位,市场培育就没有配置空间。

  宜昌的现代化特大城市之路,则有着强劲的产业动力。

  在中兴宜昌分公司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宜昌生产的小轿车——中兴“都市方舟”,正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流出。按照宜昌、广汽集团、中兴集团三方签订的协议,广汽联手中兴,形成年产30万台整车,实现300亿元产值,带动1800亿元的产业。

  宜昌市委政研室主任汤明说,现在宜昌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实现产业集群优势最大化,构筑具有宜昌特色和综合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过去十年,宜昌GDP增长近5倍,已经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已经有两大产业产值过千亿。到2016年,将形成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6个千亿级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宜昌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全国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国际知名、国内外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城市,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区域性中心城市。

  宜昌的大城梦能否实现?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