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首个“防震减灾智能示范社区”建成投用

10.05.2018  22:43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10日电 (余凯红 黄华)5月10日,武汉市东西湖区“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文艺汇演暨防震减灾智能示范社区现场观摩会”在该区径河街民田社区举办。这也标志着全省首个“防震减灾智能示范社区”正式建成使用。

  为推进该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武汉地震科学仪器研究院、武汉常备佳应急救援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一套科学化、智能化防震减灾系统,智能系统集监测和预警、相关信息发布、社区服务、科普教育于一体,实现物联网数据监测、大数据分析预警和态势分析、人工智能资源优化和配置,打造一个防震救灾智慧小区生态系统,推进地震科普示范社区改革创新、提挡升级。

  建成后的防震减灾智能监测仪,将全天候监测地震灾害、监测居民房屋结构健康,并对地震后房屋损毁程度进行科学评估,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示范性。

  湖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邵中明,武汉市民防办公室总工程师余新建,武汉市民防办公室调研员周志高,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郭小平,东西湖区城乡建局局长陶连生等领导出席活动。

  据了解,东西湖区径河街民田社区的结构台阵布设于新河苑小区高层建筑,用于24小时实时监测结构的振动信息,当发生地震或者异常振动时,可发出相应的报警信息。

  东西湖区径河街民田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李爱芳介绍,社区启动地震预警广播后,可通过社区广播系统进行播报,也可通过社区楼前自有的消防车广播,以及利用设置在社区多个“防震减灾应急柜”内的‘大喇叭’进行广播。社区居民将在第一时间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同时,报警还可通过电视、广播、手机APP、专用地震预警接收终端等手段实现,便于小区居民采取紧急措施。

  此外,东西湖区径河街民田社区同时安装有环境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小区环境状态,包括温度、湿度、雨量、风向、噪音、PM2.5、PM10等参数。监测数据实时显示在小区入口,供居民了解参考。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小区的监测中心,有异常环境状态也可通过预警终端进行发布。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技术人员范涛介绍,REMOS-VOLCAS一体化强震仪为强震监测产品,内置三分量高精度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24位高精度数据采集器,地震发生时自动进行触发判断,并将触发信息发送到地震监控数据处理设备,同时接收地震监测管理软件的命令,对地震监测点进行状态监测、配置管理、设备自检等,并具备预警演练功能,如在100公里以外地方模拟地震发生,通过计算地震波传播速度,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震中周边地区之前,发布预警信息,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民众应急避险。

  地震预警系统是通过在地震区布设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以及p波比具有破坏性的s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发生后地震波造成破坏前,提前为用户发出地震预警警报的技术。地震监测是减轻地震损失、降低地震次生灾害、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其技术核心是从各个环节缩短数据处理所需时间,并根据地震P波传播速度快于破坏性S波和面波传播速度,以及电磁波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地震波波速的原理,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且破坏性地震波到来前,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在防震减灾文化广场,栩栩如生、十分逼真的“地震避险”场景极具创新,两位“居民”分别蹲在墙角和桌子底下,双手抱头,还原应急避险防护情景;长廊文化、墙体文化、板凳文化,一块块宣传牌,一句句宣传语,形成了社区特有防震减灾文化。

  为做好地震应急防护,东西湖区人防办地震办专门在社区不同位置配备了“防震减灾应急柜。中国应急救援队、常备佳应急救援科技公司专业人员向居民介绍了应急产品使用方法,应急柜内有防毒面具、安全绳、消防斧、铁锹、灭火器、手摇报警器、多功能手电筒、手摇应急灯等应急产品20多类,供居民应急时所用。在居委会二楼“防震减灾科普室”,VR虚拟应急逃生体验、地震应急包、地震知识宣传资料等用品100多项,平时作教育之用,灾时作应急之用。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