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经团联专家畅谈“十三五”发展

25.08.2015  15:05

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省经团联主席  李春明

 

构筑湖北“十三五”经济发展新动力

(记者廖志慧 吴文娟 实习生王春艳 裴如意 通讯员文嵘 摄影记者 杨平)24日,省委政研室、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省社科联、省经团联联合举办第八次湖北经济发展季度专家座谈会。

围绕“湖北‘十三五’发展战略与重点任务”主题,专家们纷纷建言献策,为未来五年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经济结构、发展动力将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期,是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是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并加速推进时期,是潜在经济发展优势与叠加政策优势集中释放期,是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十年最佳机遇期。在新形势下,要完成这些战略目标,必须要有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与之相支撑。我们必须放宽视野,审时度势,加快培育和构建“四位一体”的经济发展新动力体系。

(一)要素投入与创新创造双轮驱动。原有经济增长动力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要素投入特别是投资作为经济发展主要推动力的动能必然会不断下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湖北的省情和全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投资拉动作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基本思路不能有任何动摇。近年来,全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都在60%左右,高强度的投资一直是拉动湖北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在经济发展方式未能根本性转变之时,仍然要千方百计加大要素投入,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加大投入力度,竭力做大做实经济发展的“底盘”。同时,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把有限的资金精确投向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领域,使有限的要素投入得到高效集约利用。另一方面,要强化创新创造驱动,加快动力转换。要以创新湖北建设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重点,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手段,同步推进产业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之活力。要充分利用湖北科教资源优势,统筹创新资源,整合创新力量,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并进一步建成由个人、企业、区域、地方政府、国家等各个层面组成的区域性创新生态系统,全力推动湖北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

(二)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当今湖北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发展仍然是湖北经济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在44%-55%之间,最高年份达60%。“十三五”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兴省战略,继续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重要的是,要加快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和深度融合,努力形成具有旺盛活力和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向高端化发展。着力推动制造业从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服务等环节延伸,促进全产业链向高档化迈进,全面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细化专业分工,深化产业融合、增强服务功能;丰富生活服务业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培育一批新主体、新行业、新业态;着力发挥比较优势,拓宽服务业领域,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和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通过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多元市场主体将不断增加高质量、高水平的资本品和消费品的供给,不断创造出更多的经济附加值,从而为湖北“十三五”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三)扩大消费与改善民生双轮驱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对湖北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不断增强,越来越成为拉动湖北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领跑者。当前,消费结构升级效应日趋显现,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增长加快,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热点不断涌现。特别是,随着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随着收入分配日趋公平合理,发展成果更加惠及广大民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将会迅速壮大,由此成为一支强大的消费力量。如果我们针对消费扩大的供给短板、环境制约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必将有效释放城乡居民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在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层次中发掘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另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保发展、促增长。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就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就业、教育、生态、环保、医疗、养老、社保、安全、旅游、文体活动、健体养生等成了民生关注的新问题,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是建设幸福湖北之必须,由此而推动的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治理体系建设等也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推动相关服务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努力将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转化成为加快湖北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强大力量。

(四)深化改革与全面开放双轮驱动。构筑湖北“十三五”经济发展新动力,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进一步扩大开放汇聚新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增添了巨大动力和活力。“十三五”时期,还必须大力弘扬“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

要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有效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致力于构建公平、透明、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鼓励创新创造的政策环境,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改革进程中,要着力深化具有支撑性作用的重大改革,重点推出一批激活力强、动力效用明显的改革举措,增强改革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对外开放将进入“全面开放、全面参与、全面合作、全面提升”的新阶段,进一步为中国经济创造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同时,“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齐头并进,将大大拓展和优化我国经济空间布局,形成内外统筹、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良性发展格局。新一轮开放还将有力推动和拓展我国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空间,推动产业链和国际分工向高端迈进。所有这一切,都为处于内陆地区的湖北全面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千载难逢、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先导战略,更加注重和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加快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在“全面开放”倒逼“深化改革”中探寻和找准促推湖北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