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气象专家揭“厄尔尼诺”真面目

22.03.2016  16:26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2日电 (马芙蓉 李傲)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现,让公众不自觉地想到“厄尔尼诺”一词。但是厄尔尼诺到底是什么,公众的了解并不透彻。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中国新闻社湖北分社专访了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郭广芬,请她给公众普及一下厄尔尼诺知识。

  能不能用一种通俗的说法,向公众解释一下,什么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意思,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反之,这一区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则称为拉尼娜(西班牙语“小女孩”“圣女”)。

  当该海区海水表面温度持续3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就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厄尔尼诺事件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在赤道东太平洋盛行偏东信风,在赤道南、北两侧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驱动下,赤道太平洋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将表层暖水输送到西太平洋堆积,热量也不断积蓄,西太平洋海温上升,而且太平洋水位形成西高东低的结构。当偏东信风减弱时,维持赤道太平洋海面西高东低的支柱被破坏,西太平洋堆积的高水位暖海水迅速向东扩展,使得西太平洋海温降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厄尔尼诺现象由此形成。

  史上出现过几次厄尔尼诺事件?持续的周期是多长?

  厄尔尼诺事件一般2至7年发生一次,上一次出现在2009年至2010年。在2014年持续至今的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之前,近百年间仅发生过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即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

  1982/1983年和1997/1998年厄尔尼诺事件,持续时间分别为13个月、14个月,每个月海温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累计值为23.1℃、21.5℃,海温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峰值分别为2.6℃和2.8℃。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本次厄尔尼诺事件自2014年9月开始发展,已经持续了18个月,海温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累计值(即累计强度)为26.9℃,且海温已连续7个月(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比常年平均值偏高超过2℃,在2015年11月达到峰值,海温偏高达2.9℃。生命史时长、累计强度、峰值强度,这三个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是又一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对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分别有哪些影响?

  历史分析发现,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南美沿海岸国家易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非洲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北美出现暖冬。

  对我国而言,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当年,南方秋季多雨,北方地区冬季易出现暖冬,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易出现洪涝,夏季东北地区易出现低温。超强厄尔尼诺事件造成全球气候异常,易导致全球粮食大幅减产,其中也包括我国。

  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对全球气候产生明显影响。去年全球表面温度继2014年以后又创新高,成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2016年1月,北极气温有记录以来第二次在冬季上升到了零度以上;印度半岛等地频遭暴雨,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经历了20年来最严重旱灾,导致森林和农田大火频发;印度受到了罕见高温过程的袭扰;澳大利亚夏季遭受高温热浪侵袭,引发森林大火;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国出现了严重干旱,导致非洲多国粮食严重减产;巴西等地出现了持续性的干旱,拉美多地出现了暴雨洪涝,去年圣诞节期间,美国东部地区许多城市的气温打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受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去年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而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呈现“南多北少”的降水分布特征。入秋以后,南方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特别是11月份广西、湖南和江西等地出现罕见“冬汛”。去年冬季,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成以上,创历史最高记录。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是农业大省。史上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给湖北带来了哪些灾害?

  1982/1983及1997/1998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湖北省在夏季作物生长的关键季节都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从而导致粮食减产。湖北省1983和1998年农田成灾面积分别为1214和1464千公顷,平均每公顷粮食单产也分别较上年减少60和105公斤。

  以1998年6至7月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最为严重,粮食也大面积减产。据初步统计,1998年6至8月,湖北全省72个县(市)中有66个县(市)受灾,农作物受灾3810万亩,成灾2796万亩,绝收730万亩,冲毁耕地159万亩,损失陈粮4.6亿千克,因灾损失粮食48.6亿千克。

  除了气候、农业等方面的影响,厄尔尼诺还会给哪些行业造成影响?

  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首先通过海洋作用到大气,使大气环流发生异常,从而导致出现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1998年和1983年的暴雨洪涝,然后再间接影响到农业,使农田面积受灾等,那么对其他行业如水利、交通、卫生、能源也会产生影响,如暴雨洪涝可能会产生城市内涝对交通产生影响,1983年汉口站7月19日最高水位达28.11米,武汉市三分之一的城区被淹。暴雨导致山洪暴发、江河洪水泛滥、河堤漫溢、决口,造成水利设施受损。洪水泛滥,造成水和食物被菌水污染,为蚊子的繁殖提供温床,导致一些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痢疾及疟疾等疾病蔓延。

  今年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次年,对中国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防汛抗旱形势有哪些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今年是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次年,目前这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正在逐步衰减。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未来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将继续衰减,并可能于今年5月结束。但厄尔尼诺事件对气候的影响仍将持续,并且可能增大。这将会导致长江流域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势非常严峻,为天气预报预测的服务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