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医药产业2015年首破千亿大关 总量排全国第9位

03.02.2016  15:30

  2015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湖北省医药产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指南,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克难攻坚,锐意进取,产业规模一举突破千亿元大关。

  一、产业规模较快增长,重点企业实力增强。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6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全省工业5.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9位,中部第3位;利润总额83.9亿元,同比增长17.5%;税金总额44.6亿元,同比增长9.9%;出口交货值,排全国第6位。重点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截至2015年底,全省现有医药工业主营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1家,过50亿元的1家,过20亿元的4家;单产品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有24个,过2亿元的9个,过3亿元5个。

  二、行业投资保持增长,重点项目贡献明显。全省医药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98亿元,同比增长16.2%,高于全国4.3个百分点。一批重点项目竣工达产成为新的增长点。投资3亿元的随州海德润制药透析机、药品生产线等大项目已建成投产;武汉光谷生物城的国药中联中药产业化项目完成GMP(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正式投产;费森尤斯卡比项目正在试生产;湖北科伦药业生产的小针聚丙烯安瓿瓶,实现了“吹瓶-灌装-封口”一次成型,成为该产品全国内资企业生产第一家。国药器械湖北物流中心、中古制药项目、新华扬酶制剂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稳步推进。

  三、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产业布局更趋协调。2015年,人福医药集团收购三峡制药75%的股权,成为三峡制药的控股股东,进一步延伸了人福医药集团的产业链。远大医药围绕大五官科战略发展规划并购了北京九和药业有限公司,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武汉市等1+8城市圈继续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形成了新药创制、医药国际化、高端医疗器械制造等产业聚集区;武汉和宜昌、十堰、荆门、鄂州、天门、黄石、黄冈、仙桃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差异化建设发展格局正在形成。鄂东大别山区、鄂西武陵山区和鄂西北秦巴山区以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行业大企业大集团建设中药原料和产业基地,成为中药产业重要产区。

  四、创新活跃,科技成果突出。全省医药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2015年全省共获得药品注册批件11个,其中新药批件5个。抗乙肝新药甲磺酸莫非赛定,经乙肝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刊登在《自然》杂志上)证实有可能彻底根治乙肝,已通过I期临床试验,并成功获得II、III期临床试验批件,目前正在开展II期临床试验阶段。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研究从植物源中提取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重组人抗胰蛋白酶等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务院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和湖北省科技发明一等奖。人福医药集团中药五类新药“广金钱草总黄酮胶囊”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化学一类新药“美索舒利薄膜衣片”已启动Ⅰ期临床试验,一类新药“注射用磷丙泊酚钠”启动Ⅲ期临床试验、“咪达唑仑口服溶液”获批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生物制品一类新药“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项目正在开展Ⅱ期临床试验。

  五、技术装备提升,质量管理加强。全省已通过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202家,通过率为75.6%。酶催化、手性合成、缓控释、靶向释等先进技术得到应用,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水平提高,大量先进制药设备投入应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注射剂高速灌装线、冻干机等产品大量应用于企业GMP改造,在支撑制药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实施国家药品、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以《中国药典》为核心的药品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各环节质量管理规范不断健全,无菌、植入医疗器械GMP管理深入推进,全行业在质量体系、生产环节标准、质量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和质量意识等方面系统提升。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逐步开展,有力促进了药品质量水平提升。药品电子监管实现全品种赋码,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初步建立。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计9个原料药以零缺陷通过FDA(美国食药局)的现场检查。人福普克以零缺陷通过FDA现场审计,成为湖北省第一家通过FDA认证的制剂企业。

  http://www.hbeitc.gov.cn/xwdt/jjgzjb/ylc/68732.htm

  (转自省经信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