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全力开拓智库工作新局面

10.03.2015  17:45

    新华网武汉3月10日电(记者 方政军)“檐前燕语唤村晨,三月由来景片新”,在生机盎然的早春三月和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教育部社会治理法治建设创新团队、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基地全体专家日前在武昌召开会议,大家一起见证中心和研究院三年的工作成效,并为新年度各项工作出谋划策。

    新华社记者采访获悉,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以首席专家工作室为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中国法学会法治重点研究基地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应用理论研究基地培育、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社会治理法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和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咨政服务为重点,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新型一流法治智库,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其优秀业绩得到湖北省人大常委副主任赵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湖北省司法厅厅长、党委书记兼省监狱管理局第一政委汪道胜等与会同志的赞誉和充分肯定。

    战略研究院院长和研究中心主任徐汉明教授向代表报告工作时说,该院与中心成立以来,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升华,大家以改革创新理念为引领,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在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方面进行大胆改革与探索。“保姆式服务”的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创新是发展灵魂”、“专家是第一生产力”、“学科建设是硬目标”、“科研是硬任务”、“优质资政服务是第一选择”成为全体员工的发展理念与行动自觉,激发了全体教学、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科研协同创新保持良好态势。研究院和中心以法治发展与社会治理两个“发展规划”和两个“重点课题指南”为导引,以中标承揽、接受委托、自主立项为抓手,有重点分步骤地启动了51项科研课题。其中,徐汉明教授参与中央委托中国法学会关于四中全会特别重大课题专家组工作,高质量地提交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主题下的“法治政府”、“公正司法”两部分建议稿,中国法学会给予充分肯定;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网络安全法》立法研究及草案起草”;承担中国法学会和湖北省法学会委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法治问题研究—以司法体制改革为视角”的重点课题;高质量完成最高人民检察院委托的“建立跨行政区划的检察院”、“实行检察权与司法行政事务权分离”、“检察改革与组织法修改”三个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被高检院吸收采纳;及时完成了湖北省委委托“关于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意见”;高效率地完成了湖北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等领导机关委托“加强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加快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正确处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以‘两个决定’精神为引领,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四个重点项目,其中“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项目被教育部作为“高端智库件”采纳;组织协同创新顺利推进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委托“司法百科全书(司法制度卷)”;承担了法治湖北领导小组委托“法治湖北省情读本”等18项。成功竞标2014年度教育部哲学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司法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已形成阶段性成果6件;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法治湖北考评指标体系建设”等8项。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财产性权利保护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若干问题等自主立项26项。全院严格依照课题要求规范管理,目前已结题38项 。

    ——新型学科建设逐步破垒融合。2013年年底,中心和研究院的社会治理法治研究生专业经报请国务院学位办备案审批获批为法学二级学科。按照“结构合理、体系完备、内容新颖、知识融通”的思路,着力破解交叉学科新型模式建设在统一思想、设置新型学科方向、构建基础理论体系、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等难题,构建现代新型交叉学科体系。强调从“四个切入点”入手,即: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法治中国”建设为基准点,创设法学新型交叉学科方向,服务国家重大学科建设需求;以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为出发点,整合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理论,建立新型交叉学科理论体系;以创新师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切入点,整合跨学科跨院校跨实务部门跨国际人才师资资源,助推师资人员学科知识转型升级,打造一流师资团队;以“学分+能力=复合型学位”考核评价为落脚点,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三型”(复合型、能力型、创新型)的卓越人才。依照社会治理法治六个专业方向,有序整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优势学科资源,建构“2+1+6+X”的研究生新型教学培养模式,即:外语课(2门)+公共课(1门)+专业课(6门)+任意选修课(X门),现代新型交叉学科模式初步形成。聘请了理论界专家与实务界精英,组建校地协同创新、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导师制”导师队伍共14名,初步实现导师知识结构的学科融通。组织编写“社会治理法学”、“中国法治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研究”基础理论教材,着力构建精品教材库、精品课程库和精品文库“三库”体系,搭建“社会治理法治”新型交叉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