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农地确权的随县模式

24.09.2014  11:22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吴文娟 通讯员 杜巍 钟平
  
  作为农业部和省政府确定的试点县,随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科学规范,被视为农地确权的“随县模式”。昨日,全省农地确权现场会表明,随县农地确权脉络清晰,登记不漏一户,土地存量数字准确,农户签字率达98%,田块指认率达80%,抠图实测面积达50%。
  
  多与少的统筹
  
  随县山多田少,农村人口77.7万,农地确权启动后,县乡村3000多名干部走向基层,倒排工期突击抓,县“三万”工作队就地转化为确权工作指导队,协助驻点村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厉行节约办大事。“凡是能自己动手做到的,全部由镇村干部完成,节约一分是一分,进村入户,自带被子、锅碗瓢盆和洗漱、办公用品。”环潭镇财经所副主任邹本付说。
  在繁重的信息录入环节,组织大学生村官、新分配的公务员、驻村干部等集中突击信息录入,把本应由专业公司做的事自己动手完成。
  绩效纳入考核,县“三万”工作队员,各乡镇干部、财经所人员从工资中拿出2000元,村干部每人拿全年工资的30%进行考核奖惩,杜绝走过场。“住村干部自理食宿,入户调查和实地勘查不扰民,不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涢阳村党支书陈树大告诉记者。
  
  点与面的联动
  
  为了做好农地确权,随县试点先行,由点向面拓展,促进整体联动。
  澴潭镇涢阳村由街道和村合并,代表性强,县里选择该村作为试点。33人组成7个专班,进村入户,日战夜突,历时两个多月,完成720户2870人确权登记,面积达3066亩,实现应确权农户和应确权面积的两个百分之百,没有发生群众上访。
  试点形成一套九步工作法:即建立专攻班和制定方案后,入户调查、矛盾调处、指认田块、面积实测、公示审核、确权登记、签订合同、颁发权证、资料整理建库。
  省经管局局长张清林介绍,“该工作法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为整县推进发挥了示范作用,已在全省推广。
  为了做好农地确权,该县共举行28期培训班,培训5000多人次。
  
  大与小的兼顾
  
  矛盾调处是农地确权的关键和难点。
  该县化解矛盾,既注重落实大政策、维护大稳定,又注重解决小矛盾、调处小纠纷。
  试行实施中,全县多次召开矛盾纠纷调处会,将收集到的122个问题分类调处,对有代表性的20个矛盾纠纷实例,组织专家,依据政策研究化解,并编成“调处指南”,供各地参考执行。
  同时,以原自然组为单位,以二轮延包为依据,因地制宜定出各组确权方案,确保矛盾就地化解不上交。
  该县先后进行确权方案、入户调查信息、实测面积、地块分布图、合同及权证编号等5次公示,根据农户反馈的信息及时核实修正,有效避免了“错漏误差”。“在调处矛盾过程中,通过算好情理账、经济账、法律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消除群众心里隔阂。
  随县经管局局长张正良告诉记者,农地确权登记后,每块土地都有了“身份证”,农民的财产更加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