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图文:地球之肾,你还好吗

21.04.2016  10:02

 

湖北日报讯  图为:2月26日,长江之畔的武汉沉湖湿地,大量候鸟在湖面上飞翔,十分壮观。(视界网  王永更  摄)

图为:2015年  8月3日,应城义和镇老鹳湖湿地内,数万只白鹭在芦苇间嬉戏。(记者  刘曙松  视界网  郑毅  摄) 

本报报道组    湖北,千湖之省。湿地,地球之肾。 

东湖、洪湖、策湖、大九湖、遗爱湖……50家国家级湿地公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湖泊成为湖北重要的生态资源。 

201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工程院院士尹伟伦等专家经过论证,测算湖北156.3万公顷湿地生态效益价值高达1242.17亿元,相当于全省人均享受2000元的生态价值。 

然而,宝贵的湖泊湿地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威胁。 

围垦、污染、过度开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湖泊湿地不断退化和消失,威胁着生态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珍惜湖泊,保护湿地,刻不容缓。     

修复生态,湖泊让城市更美好

到古城黄州,不可不游遗爱湖。  遗爱清风、临皋春晓、东坡问稼、一蓑烟雨、红梅傲雪、幽兰芳径……品读苏东坡诗词,徜徉十二大景区,一幅生态文明的画卷,沿着遗爱湖岸线渐次铺陈。 

公园里,老人带着孩子嬉戏,情侣结伴同游,锻炼的人们健步快走。更有一对对新人,穿着婚纱礼服,在湖边留下甜蜜的时刻。“遗爱湖面积只有杭州西湖的一半,但岸线长度是西湖的两倍。”黄冈市遗爱湖公园管理处副主任周金中带着记者在公园漫步,言语间充满自豪。 

更让他自豪的,是遗爱湖的蜕变。“几年前,这里可是人见人嫌的臭水湖。”沿湖1398家大小企业,工业废水流入;黄州城区20多万人,生活污水直排。湖面时常漂着死鱼和垃圾,散发阵阵恶臭,水鸟成群结队地飞走了。十年前的遗爱湖,是臭的、死的。 

2006年以来,黄冈市投入约10亿元资金,治理遗爱湖。 

周边300多家污染企业关停并转,污染湖水的养猪场搬迁整治,打破隔堤增加湖泊面积,投入巨资建设生态公园……数年苦心经营,遗爱湖公园惊艳亮相。“一个不到40万人的城市,却拥有一座5平方公里的公园,黄冈的老百姓实在是太‘奢侈’了。”参观遗爱湖公园,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感叹。“树立生态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是党委和政府的应尽职责。”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说。 

湖泊是有灵性的,一个干净健康的湖泊,让城市充满灵气。 

黄石,因矿而建,因钢而兴。磁湖的一波碧水,让钢城矿都平添几分灵秀。 

然而,工业化大潮中,磁湖、青山湖、青港湖等城中湖成为纳污主体,水质严重下降,水体功能丧失。“鱼越来越少,虾已经绝迹。”黄石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张亚洲说。 

修复生态,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近年,黄石市启动磁湖、青山湖、青港湖“三湖”综合治理工程,包括20个项目,总投资近7亿元。 

青山湖一号湖,去年进行了截污和清淤。湖边不起眼的门卫室,其实是一处截污泵站。“地下挖了十多米的深坑,集中收集污水,到达设定水位线后,由污水泵自动抽排到污水处理厂。”黄石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琨介绍。 

截污清淤,只是生态治理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进行水体修复,种植水草,建设人工湿地,进行岸线整治,实现江湖连通。”刘琨说。 

然而,不管是黄冈遗爱湖,还是黄石磁湖、武汉东湖,我省大多数城中湖,依然未能完全截污,饱受城市污水之苦。生态修复、江湖连通,更需假以时日。     

人水和谐,还湖泊一片宁静

清明时节,烟雨朦胧,沿着泥泞的湖岸线,我们来到鄂州市梁子湖区最偏远的涂家垴镇。“看,湖中那座小岛。”越过挖掘机的高大挖臂,鄂州梁子湖生态文明建设有限公司建设部主管贾晓彬指着湖中隐约可见的一座小岛说:“那是用破除围堤的土方堆积起来的,如果从空中看,正好是鄂州市版图的模样。” 

现场用手机打开卫星地图,还清晰可见一道大堤横跨梁子湖的湖汊,将湖汊南部区域与梁子湖分割开来。如今,这道大堤已经在眼前消失了,剩下一座废弃涵闸,默默地诉说着涂镇湖的故事。“涂镇湖是鄂州市最大的湖汊。上世纪70年底被围起来,大堤以南叫做涂镇湖,面积达1.1万亩,以前主要用于水产养殖。”贾晓彬说。 

2014年12月25日,涂镇湖破堤还湖工程正式开工。 

开工现场,水产养殖承包企业派人赶来阻止施工,与当地村民发生了冲突。村民们期待重现一湖清水,支持破堤还湖。而水产企业丧失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坚决抵制工程开工。 

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孰重孰轻?“围垦阻隔了涂镇湖与梁子湖,破坏了湖泊生态环境,降低了调蓄能力,减弱了纳污自净能力。”鄂州市委书记李斌说,尤其是水产养殖,严重破坏涂镇湖生态环境,造成湖水污染,水质严重下降,当地居民健康安全遭到较大威胁,“破堤还湖势在必行”。 

最终,鄂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决态度,当地群众的期盼支持,推动了破堤还湖工程的顺利实施。如今,1700多米的大堤整体削低四至五米,大堤挖出的土方,推填到大堤中部,形成湖心岛。岛上种植植物,供鸟类繁衍生息。 

分离30多年之后,涂镇湖重新回到了梁子湖的怀抱。 

破堤还湖,鄂州梁子湖生态文明建设有限公司投入1200万元,收获的是生态旅游效益。“计划开辟水路旅游航线,将长岭码头、梁子岛、涂家垴镇连成一线。”贾晓彬说,武汉游客从梧桐湖新城坐船到涂家垴镇,只需半小时。 

1200万元,是看得见的投入。保护梁子湖,还有更多“看不见”的投入。 

全面退出一般工业。梁子湖区的采石场、砖瓦厂、塑料颗粒加工厂、化工厂……存在污染的一般工业企业,关了40多家。 

城乡垃圾全收集。组收集、村集中、镇处理,鄂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全市每天500多吨垃圾,送到华新水泥公司的水泥窑进行无害化处理。 

污水处理全覆盖。在梁子湖周边乡村,鄂州市已建成219座污水处理设施,在梁子湖区,已建成一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另两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目标是“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梁子湖”。 

保住一湖清水,绿色发展不能吃“哑巴亏”。鄂州市出台生态补偿政策,今年起,市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梁子湖区1500万元,用于保护梁子湖生态环境。“这还远远不够。”李斌说,鄂州市对梁子湖区出台“只予不取”政策,包括项目、土地、税费等,推进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梁子湖流域涉及武汉、鄂州、黄石、咸宁,保护梁子湖,必须共同发力。 

梁子湖有300多个大小湖汊,破了一个涂镇湖大堤,还有多少围堤要破? 

42万亩的梁子湖,鄂州市归还了1.1万亩的涂镇湖,武汉市6万亩的牛山湖要不要还给梁子湖? 

我们期待答案。 

湖长制,官方民间共治千湖

治水先治湖,治湖先治人,治人先治官。“武汉市总湖长:万勇,职务:市长。黄石市总湖长:董卫民,职务:市长……” 

4月6日,省水利厅公布了调整后的全省湖泊“湖长”名单。“一年来,因各地领导工作变动等原因,全省有1个市的总湖长、26个县市区的总湖长、357个湖长发生变化并进行了调整。”省湖泊局专职副局长熊春茂说,公布湖长名单,有助于各地各级湖长履行湖泊保护职责,同时也有助于有效地接受社会监督。 

监督,让湖泊保护责任落实到人。 

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擅自侵占汤逊湖近30亩湖面,用于修建企业总部大楼;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在汤仁海擅自填湖修路,违法填湖占湖……2013年,武汉市电视问政曝光了一批涉湖违纪违法案件。 

随后,严肃的问责展开。系列填湖案,39名责任人被追究,其中涉及局级干部3人、处级干部16人。 

护湖爱湖,官方湖长责任上肩,民间湖长监督发力。 

今年42岁的湖泊保护志愿者柯志强,人称“柯大侠”,是武汉市“民间湖长”之一。 

最得意的一件事,是一个水域桩救了四个湖。”柯志强自豪地说。 

武汉市江夏区郭家湖,名列武汉湖泊保护目录,却被企业施工填占成只剩几亩水面的池塘。 

2013年武汉市电视问政,柯志强给武汉市水务局局长送上了一个水域桩。“这个水域桩是在杂草丛中发现的,水域桩还在,郭家湖哪里去了?”柯志强问道。 

“民间湖长”的质问,迫使武汉市痛定思痛。江夏区政府投资近700万元整治郭家湖,湖面扩大到180亩,比填占前还增大70亩。附近同期被填占的西湖、道士湖、神山湖也进行清淤回挖,四湖串联,形成生态景观。 

今年初,我们又干了件大事。”柯志强说,东湖通道通车后,建设单位计划直接扒开施工围堰,渣土就地沉留在东湖。 

工程完工,拍屁股走人,这种做法要不得。”柯志强上门找施工单位,要求外运围堰渣土,尽可能降低对东湖水生态的影响。 

施工单位不买账,柯志强急了:“如果渣土就地沉湖,我就发动志愿者每天到你们单位‘上班’。” 

几经较量,在多方力量推动下,施工方终于调整方案,外运渣土30多万立方米。 

如果这30万方渣土留在东湖,我们怎么对得起后代?”柯志强说。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湖泊现状,柯志强发动志愿者制作了江湖网预警图。 

绿色和蓝色代表原生态或景观湖泊,橙色代表劣五类水质或有排污现象的湖泊,红色则代表有填湖现象的湖泊。打开地图,武汉市橙色和红色的湖泊依然居多。 

一张江湖网,凸显湖北湿地生态优势。 

一份预警图,警醒湖泊保护严峻现实。 

保护湖泊湿地,依然任重而道远。 

(报道组成员:记者  胡汉昌  刘长松  周芳甘勇  赵峰  廖志慧  孙凌)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