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图文:四问鄂北调水工程

29.12.2014  13:34
图文:四问鄂北调水工程

湖北日报讯  图为: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取水口——丹江口水库清泉沟。(记者  刘曙松  摄) 

图为:大悟县三里镇四里庙村农民守着界牌水库吃井水,因为水库的水要供应大悟城区。

图为:随州封江口水库,鄂北调水沿线唯一的在线调节水库。

图为:昨日上午,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生产性试验项目在襄州区开工。

图为:引水工程的终点——大悟县王家冲水库,即将改建新增库容200万立方米。

图为: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受益范围

文/图  记者  黄中朝  通讯员  熊渤  胡顺华

昨日,酝酿已久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生产性试验项目,在襄阳市襄州区拉开序幕。

我省是水资源大省。长江横穿,汉江与之交汇,江汉滋润的湖北,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誉。但是,我省也有远近闻名的“旱包子”——鄂北地区,这里没有大江大河经过,人民世代饱受缺水之苦。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就是一个弥补大自然缺憾的工程。随着试验段的开工,3年多后,一条人工天河将现身鄂北大地,当地干旱缺水的历史将由此改写。

这一备受关注的重大工程如何设计、建设、使用?本报记者针对四大热点问题,一一披露端详。

鄂北地区为何长期干旱缺水?

25日,听说鄂北调水试验项目将动工,枣阳市七方镇张桥村78岁的村民张己乾按捺不住兴奋。他家虽住在刘桥水库下,但库水要供枣阳城区吃水。连续5年干旱,守着水库无水用,他家种的上十亩玉米都干枯了,亩产不到100斤。

今年,是鄂北地区连续第五年干旱,千余河流断流,千座水库降至死位。枣阳市副市长刘国清告诉记者:“自2007年后,枣阳市大量水田起旱。今年,全市抽水抗旱电费达7000多万元,城区居民饮水靠污染严重的唐白河。

因为缺水,大悟县城区吃水要靠县境之外的河南界牌水库和孝昌县芳畈水库。26日,记者在界牌水库脚下的三里镇四里庙村看到,由于库水供应大悟县城区,田地不能灌溉,农民们只好外出打工,成片农田抛荒。

鄂北缺水,由来已久。早在解放前,广水市就因闹旱灾,有些村落整村人口迁移到安徽省。至今,移民的后代过年还要回广水祭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解决鄂北地区干旱缺水,先后在鄂北修建蓄水工程70979座,其中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36座,小型水库632座,塘堰70304座。可以说,当地能修蓄水工程的地方都修了,已无潜力可挖。

鄂北缺水,也与地质有关。该地区年降水量虽有750~1100立方米,但由于地处低山丘陵区和河流源头区,大中型水库所能控制的面积仅为34%,水库控制范围外的降水难以形成有效水资源。区内主要分布变质岩、侵入花岗岩、砂页岩等非含水地层,也难以形成地下水资源。

随着城镇化和工农业发展,鄂北地区资源性缺水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生存。要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干旱缺水问题,利用现有水资源已无济于事,必须从域外调水。

会影响南水北调和汉江生态吗?

比选从长江、汉江中下游引水等不同方案,从经济角度、方便程度等多方面考虑,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确定从丹江口水库引水。

但是,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有人认为,从这里取水,等于在北方人民的“大水缸”里舀水,会影响国家南水北调。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不占南水北调工程用水指标,不影响国家南水北调。”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说。

国家《南水北调中线规划》中,每年分配给我省唐西、唐东地区11.07亿立方米用水指标,其中4.73亿立方米用水给唐东地区。我省水利部门曾设想兴建自流引水工程到唐东地区,但要经过70多公里的低洼地段,架渡槽太高,建倒虹吸太长,修明渠到枣阳后需两级泵站提水,运行费用太高,加之受技术和财力所限,工程一直没有实施。现在,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抬高了取水口水位,可全程自流,引丹江口库水到唐东地区,穿越枣阳、随州分水岭,进入鄂北的随州随县、曾都、广水和孝感大悟县,是水到渠成的事。

按设计,鄂北调水工程年均引水7.7亿立方米,除了前述的4.73亿立方米,还有2.91亿立方米的缺口。水从哪里来?

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袁达燚介绍,2009年,我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制度,对水量使用进行分配,汉江列为国家试点。国家分配给我省汉江中下游年流量165亿立方米。我省从分配给我省的165亿流量中,调剂给鄂北2.91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年径流量减少30%以上,已对江河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这2.91亿立方米水,会不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汉江中下游生态进一步恶化?这是专家学者高度关注的问题。

我们还有乾坤大挪移措施。”袁达燚说,漳河灌区有漳河水库、汉江、长湖和长江等多水源供水条件,兴隆灌区也可以从长湖调剂一部分水量;汉江中下游引江济汉工程已建成通水,通过挖掘其供水潜力,可调剂部分水量。这样,从汉江中下游调剂给鄂北的水量,可通过漳河和兴隆灌区增加长江和长湖的供水量,以及引江济汉工程又回补给了汉江。通过这些措施,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和经济社会的影响,减少到了微乎其微的程度。

162亿元建设资金从哪来?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程自流,虽然一次性建设投入较大,总投资162亿元,但后期运行成本低。经核算,通水后的水价与鄂北城区目前价格水平基本相当,在当地居民可承受范围内。而且,据初步规划,162亿总投资中,中央投资60多亿元,省政府投资60多亿元,贷款40多亿元。这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在先,鄂北调水借鉴了其经验教训。它与襄阳引丹灌区共用一个取水口,从清泉沟隧洞打一个10公里的分支隧洞,建一个分水塔,将取水口水位抬升到147.7米,终点大悟王家冲水库高程100米,首尾50米落差。渠首流量每秒38立方米,工程全长267公里,其中隧洞、倒虹吸200多公里,明渠40公里。

明渠占比少,是鄂北调水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最大区别(后者明渠占70%),从而可减少沿途水量蒸发和水质污染。

调来的水在鄂北如何分配?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范围(即受水区),包括唐东地区、随州府澴河北区和大悟澴水区;其行政区划涉及襄阳市的襄州区、东津新区及枣阳市,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及广水市,孝感市的大悟县。

安陆、云梦、应城和孝昌地势低于鄂北引水工程,且又远离汉江,因用水指标限制,暂不作供水范围,如发生特大干旱等特殊情况,可进行应急供水。将来国家实施“引江补汉”工程(引三峡水库水进丹江口水库)后,上述县市可望纳入受水区。

唐白河以西地区,有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襄阳引丹灌区,沿经襄阳市老河口、樊城、襄州和东津新区,年供水6亿多立方米。因此,唐西地区未纳入此工程供水范围。

调水总干渠沿线,共布置22个分水口门,其中唐东地区9个,随州府澴河北区12个,大悟澴水区1个。22个分水点中,有6个为直接向水厂或灌区渠道供水,15个可向19座水库(其中18座为大中型水库)进行充蓄调节,最后一个口门为王家冲水库,既是受水区末端交水点,又是大悟县城的备用水源,还兼作退水水库。

工程年均调水7.7亿立方米,有1.75亿立方米分配为农业用水,灌溉唐东地区的枣阳大岗坡、石台寺两个大型灌区及多个中型灌区的耕地,其余5.95亿立方米作为城乡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

链接

鄂北调水将带来巨大效益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受益人口480万,耕地470万亩,总面积1.02万平方公里。渠道经过地区地势较高,可覆盖汉江中下游和府河流域。

鄂北是国家粮食主产区。襄州区、枣阳市、随县、曾都区、广水市和大悟县为全国粮食主产县。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可直接灌溉枣阳80万亩耕地,解决鄂北城镇居民用水和城市工业用水,将挤占的农业用水还给农业,粮食生产会迈上新台阶。

鄂北地区的襄十随城市群,是实现我省“中部崛起,建成支点”的重要增长极。工程实施将保障鄂北城市工业用水,促进沿线汽车制造、交通、物流、信息、旅游等产业发展,增强汽车工业走廊的产业竞争力。

鄂北调水是生态工程。唐东地区有一半左右区域为不宜开采区和地下水水源涵养区。随州、大悟本来地下水资源就不丰富。引来丹江水,置换地下水,可实现鄂北地区的生态修复。

鄂北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也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受影响区。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是对鄂北人民的真情补偿和现实回报。“水袋子”、“旱包子”是湖北的省情。随着三峡工程和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实施,荆江大堤、汉江大堤、荆南四河加固工程正在进行。再经3年多努力,鄂北地区水资源工程完工。预计到2020年,我省将实现水旱无忧!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