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专题报道:湖北大宗淡水鱼产量占全国15%

20.11.2014  13:51

  农村新报11月20日讯(记者樊涛 实习生梅杰 通讯员朱勇夫)“洪湖放养水面90万亩中,大宗淡水鱼类达45万亩,产值过25亿元,先进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功不可没!”13日,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在钟祥召开会议,洪湖市水产局局长曾令旗告诉记者。
  
  记者会上获悉,湖北的大宗淡水鱼养殖产量占全国大宗淡水鱼产量的15℅,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武汉综合试验站引进了“中科三号”鲫鱼、“长丰鲢”、“芙蓉鲫鱼”等多个优秀品种,并创立了长阳清江库区网箱生态养殖模式、荆门池塘主养草鱼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等多种大宗淡水鱼养殖模式。此外,该站繁殖了大宗淡水鱼水花苗种93亿尾,设立的20个监测点监测池塘1.2万多亩,有效预防了水产重大疾病的发生。
  项目实施与成效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之美誉,境内湖库星罗棋布,江河纵横交错,具备得天独厚的水产资源优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十一五”以来,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以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为依托,对大宗淡水鱼(青、草、鲢、鳙、鲤、鲫、鳊)进行了品种的选育和繁殖技术、高效环保饲料与投饵技术、生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等领域的试验和示范,湖北大宗淡水鱼养殖产量占全国大宗淡水鱼产量的15℅,居全国第一位,养殖品质环保、安全、健康、优质,大宗淡水鱼产业已成为湖北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项目简介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设置25个岗位研究室、30个综合试验站。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2008年成立,2009年2月正式启动。武汉综合试验站以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为依托单位,下设鄂州、洪湖、新洲、长阳、荆门五个示范区。项目实施期间重点开展青鱼、草鱼、白鲢、鳙鱼、团头鲂、鲫鱼等品种的选育和繁殖技术、高效环保饲料与投饵技术、生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主要病害防治技术等领域的试验和示范,建立操作规程和规范,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
  
  项目主持专家
  
  站长:汪亮
  研究员团队成员:雷晓中高级工程师
  温周瑞研究员
  李金忠研究员
  蔡焰值研究员
  朱勇夫高级工程师
  张从义高级工程师
  杜健鹰高级工程师
  鄂州示范区技术骨干:徐兴川、鲍继良
  洪湖示范区技术骨干:曾令旗、王英雄
  新洲示范区技术骨干:余幼如、陶益春
  长阳示范区技术骨干:习勇、张才兵
  荆门示范区技术骨干:别运业、朱代红
  
  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重大推动作用
  
  我国大宗淡水鱼类产量约为1820万吨,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69%。大宗淡水鱼养殖业在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提供丰富食物蛋白的同时,又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缺乏科研经费投入,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良种的覆盖率低,病害多发导致损失严重,养殖模式落后,效益提升乏力,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安全问题突出。大宗淡水鱼养殖业始终在低值徘徊,增产增收困难。
  
  2008年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成立,重点解决了湖北省大宗淡水鱼类优质高产、模式升级、提高养殖效率、延长产业链等技术问题,对大宗淡水鱼产业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建立了从大宗体系→专家组→武汉综合试验站→示范区→养殖户等为一体的完整工作体系,建立了国家到地方的大宗淡水鱼产业信息渠道,及时了解湖北地区大宗淡水鱼产业情况、技术需求,获得详实、准确的第一手大宗淡水鱼产业信息资料,为大宗淡水鱼产业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在五个示范县市普及大宗淡水鱼健康养殖模式,转变产业增长方式;创新育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加强药物开发,建立疾控平台;饲料营养与投喂模式改进等,明显提高了地区性大宗淡水鱼养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抗风险能力;能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关键技术难题。
  
  ●建立了团头鲂养殖技术地方标准一套,规范了大宗淡水鱼团头鲂养殖技术,2011年湖北团头鲂产量14.5万吨,占全国21.4%;2012年湖北团头鲂产量15.7万吨,占全国22%。团头鲂标准养殖推广面积达到78000亩。
  
  ●结合湖北省水产行业发展建设工作,编制完成了湖北省现代渔业种业发展规划,指导、验收和审定了41个省级水产良种场,有力推动了湖北地区水产苗种优质生产及标准化养殖工作。
  
  ●研究开发出两种大宗淡水鱼池塘健康高效养殖饲料配方,研究开发的饲料以 “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冠名,向五个示范区及周边地区辐射推广应用,推广养殖户1500户,应用总面积达18.7万亩。
  
  ●在五个示范区每年设立了监测点20个,监测池塘1.2万多亩,网箱12000平方米,有力监测并预防了大宗淡水鱼重大疾病的发生。
  ●建立“长丰鲢”两个不同养殖模式:池塘长丰鲢生态高效养殖模式、长阳清江库区网箱长丰鲢生态养殖模式。长丰鲢夏花苗种第二年平均体长51厘米,体宽15厘米,个体重平均1.8-2.0公斤,比普通白鲢增速快13﹪~20﹪。推动长丰鲢新品种在湖北地区大面积养殖。
  
  ●建设了7个大宗淡水鱼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大宗淡水鱼健康、高效养殖取得较好成绩:鄂州示范基地核心池塘团头鲂单产670公斤∕亩、洪湖“中科3号”鲫鱼单产980公斤∕亩、新洲青鱼单产965公斤∕亩。
  
  ●开创两种大宗淡水鱼新型养殖模式:大宗淡水鱼稻田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大宗淡水鱼池塘设置生态浮岛高效养殖模式技术。
  
  ●“大宗淡水鱼稻田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在荆门示范区、洪湖示范区500亩的试验示范基地,出产优质鱼类每亩100斤,达到了稻鱼共生、稻鱼双丰收的良好效果;“大宗淡水鱼池塘设置生态浮岛高效养殖模式技术”在保证青鱼、草鱼、团头鲂等大宗淡水鱼池塘主养单产达到500~750公斤/亩的同时,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比现有常规养殖模式提升15~30%,养殖产品环保、安全、健康、优质。
  
  ●扶持水产合作社,扩大水产品销售渠道:湖北省大宗鱼类的上市高峰期基本上都在下半年元旦前后,巨大的产能因为上市时间过于集中而没有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武汉站有组织地在5个示范区发展水产品专业合作社,专人组织市场销售工作,以每公斤大宗商品鱼提高0.10元的销售价格,按湖北年大宗商品鱼100万吨计算,即可多产生近亿元的销售收入。
  
  武汉试验站5年来的建设概况
  
  ——每月定期开展对三个核心池塘底泥、养殖水体进行取样、分析、检测工作,为湖北地区大宗淡水鱼高效、健康养殖提供技术研究数据。
  
  ——开展了对大宗淡水鱼亲本选育、选育后的亲本进行经济性状检测、催产的亲本进行采鳍条样品DNA检测及提纯复壮工作,为大宗淡水鱼良种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科研数据。
  
  ——相继引进并开展了大宗淡水鱼中科三号鲫鱼、长丰鲢、芙蓉鲫鱼等三个新品种养殖试验工作,取得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基础。
  
  ——开展了对示范片核心池塘高效养殖生态环保饲料、生物工程饲料、精准投饵技术的试验研究,为大宗淡水鱼池塘养殖品质改善营养学调控技术、大宗淡水鱼精确投喂技术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为开发适合湖北地区大宗淡水鱼新型饲料配方及投饵技术提供科研数据。
  
  ——建立了大宗淡水鱼病害监测预报机制,建立鱼病专家诊断系统,开展鱼病远程诊断。在五个示范区设立了监测点20个,监测池塘1.2万多亩,网箱12000平方米,主要监测四大家鱼、团头鲂、鲫鱼等14个主要养殖品种,为本区域病害防控、突发性事件提供技术支撑。
  
  阶段性成果
  
  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实施,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建立了团头鲂养殖技术地方标准一套;
  
  结合湖北省水产行业发展建设工作,编制完成了湖北省现代渔业种业发展规划,指导、验收和审定了41个省级水产良种场;
  
  研究开发出两种大宗淡水鱼池塘健康高效养殖饲料配方,研究开发的饲料以“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冠名,向五个示范区及周边地区辐射推广应用;
  
  在五个示范区设立了监测点20个,监测池塘1.2万亩,网箱12000平方米,有力监测并预防了大宗淡水鱼重大疾病的发生;
  
  引进中科三号鲫鱼、长丰鲢、芙蓉鲫鱼三个大宗淡水鱼新品种在五个示范区推广养殖,推广面积16.8万亩;开展新型养殖模式5个:
  
  ——鄂州示范区池塘种青武昌鱼主养模式
  
  ——洪湖示范区池塘主养青鱼生态养殖模式
  
  ——新洲示范区“鸡-鳙鱼”养殖模式
  
  ——长阳示范区水库网箱“套箱”养殖大宗鱼类模式
  
  ——荆门示范区“稻-鲫”养殖模式
  
  建设了7个大宗淡水鱼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大宗淡水鱼健康、高效养殖取得较好成绩:鄂州示范基地核心池塘团头鲂单产670公斤∕亩、洪湖“中科3号”鲫鱼单产980公斤∕亩、新洲青鱼单产965公斤∕亩、长阳网箱养殖模式单产42.6公斤/平方米,利润155.3元/平方米、荆门示范基地草鱼单产926公斤∕亩;
  
  组织示范区水产技术员、渔户开展了技术培训,培训农技人员、水产养殖户、岗位技术人员612人次/年。
  
  项目评价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重点解决了大宗淡水鱼类优质高产、模式升级、提高养殖效率、延长产业链等技术问题;并针对当前面临的资源、环境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开展大宗淡水鱼类产业发展的储备性、跟踪性和前沿性研究;研究开发了以“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冠名饲料,并向五个示范区及周边地区辐射推广应用;建立了大宗淡水鱼病害监测预报机制,开展鱼病远程诊断;提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措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