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聚焦】湖北大学师生热议十八届五中全会

09.11.2015  20:25

    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召开以来,湖北大学师生通过报纸、网络、电视、广播、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了解会议情况,关注会议动态,认真学习和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围绕会议热点话题畅谈感想和认识。大家一致表示,要把会议精神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紧密结合,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谈规划:五大发展理念是主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刻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全会充分肯定“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在深入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新的目标要求,特别是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长江学者、我校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教授认为,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主线和灵魂,而且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他认为,“十三五”也是我校发展的决战阶段,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特别是要牢固确立五大发展理念,艰苦奋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实现学校发展的新的历史跨越。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陈焱光教授表示,为期四天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我国“十三五”国家和社会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发展路径,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愿景。在当前经济下滑的形势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面临着艰难的跃升,但从全会所提出和即将出台的一系列举措来看,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一目标。“全会让我深刻感受的有: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没有动摇,这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各项目标的实现;创新驱动作为新的发展动力和源泉、补齐民族间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两个‘短板’、从严治党和反腐进一步法治化等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党在自身建设方面的新跨越,在治理国家方面新思路,在改善民生和共同富裕方面的新目标和有力举措。”
    物电学院辅导员袁勋认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一“五位一体”的发展路径,从动力、目标、要求、层级、成果等方面对发展本身进行了诠释与解读,特别是“共享发展”这一理念的提出,更是明确了发展必须落地、必须惠民的主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以民生为天下计的博大情怀。共享进一步激发了公民的主体意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它不仅是资源、物质层面的共享,也是共同命运、共同精神的共享,更是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关键词。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在未来发展中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校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李兆华教授认为,绿色发展此次位列五个发展理念之一,是把绿色发展提到了一个新高度,也是最大亮点之一。他以湖北为例,认为湖北是中国版图上最具有绿色发展条件的区域之一,这意味着有着更好的发展空间和优势。

话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主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提高教育质量,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11月2日,教育部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等教育重点难点,准确把握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证,准确把握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教育主题。要把学习贯彻工作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与顺利完成教育规划纲要后五年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
    连日来,我校商学院、教育学院、哲学学院、招生就业处等多个学院、部门组织师生收看大会视频、集中讨论学习等,从多方面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肖志华表示,“创新”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是十三五规划的题中之要。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当前创业教育的核心。
    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孙丽娟说,十八届五中全会勾画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青年教师,会议提出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她深感鼓舞和动力,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工作责任的重大。创新是科研的灵魂,只有心怀创新,才能在本领域紧跟或者保持先进。她还表示,激发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锴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准确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把大会的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鼓励我们的学生努力学习、创新创业,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商学院金融专业硕士生李文表示,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对我们成长成才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生活重在自我规划,努力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助人,这些都是大学生的必修内容。”
    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日前,新华社独家采访国内14名名校校长,就“世界一流大学是啥样”进行采访。我校校长熊健民在接受采访时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键要在推进学校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体现一流,要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上体现一流,要在培养走在时代前列的优秀人才上体现一流,要在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原始创新能力以及成果转化能力上体现一流,要在不断积淀和凝练价值追求、信仰坚守等人文情怀上体现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