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商务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囗 本报记者 孙方憬 通讯员 谭珺
“你们都下载这个APP了吗?”李克强总理12月11日考察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政务服务中心,走到办事群众中问道。
总理此问,是为了印证刚刚听取的汇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正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让审批从“一次办”“马上办”到“网上办”。如今,企业办事人员只要登录手机“政务助手”APP,就能通过人脸识别实现工商、税务、社保等业务远程办理。
李克强总理来到在曾被称为“全国小商品市场第一街”的汉正街,李克强与商户和摆摊群众交流并购买小商品,询问他们经营情况和税费成本,鼓励通过线上线下一体销售,更好适应市场竞争和满足群众需要。
考察期间,李克强主持召开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工作座谈会。李克强总理指出,过去几年,自贸试验区建设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取得多方面重要进展,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下一步各自贸试验区要牢牢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大胆试、自主改,在证照分离、“两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重点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扛起新时代推动改革攻坚、推动创业创新的重任。
湖北自贸试验区改革三头并进
为落实好国家战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位推进,多次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批示以及国务院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精神,统筹谋划湖北自贸试验区工作。
湖北省政府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湖北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全省改革开放的中心工作,列入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重大改革项目,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要走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的前列。
湖北自贸试验区自今年4月1号挂牌以来,共有六大类170项改革措施在武汉、宜昌、襄阳三大片区陆续推行,市场活力显著激发。8个多月的湖北自贸试验区活力四射,正在用改革创新践行着国家使命。
目前,湖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70项试验任务已启动160项,26个省级职能部门和三大片区出台了103个政策文件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实施落实率走在第三批7个自贸试验区前列;截至10月底,自贸区内新设企业6887家,以全省0.06%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全省40%的合同外资,完成了29.6%的进出口贸易。
2017年8月,“湖北以先行先试促自贸区申建系列创新”项目荣获首届“湖北改革奖(项目类)”。
自贸试验区建设关键靠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创新。湖北借鉴外省自贸试验区经验,不断提升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一流的市场环境。
湖北省自贸办制度创新处处长方家文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下一步,湖北自贸区的开放更需要要“因时而动,因势而变”,利用市场为主体的优势,形成制度创新。
湖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8个多月来,湖北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不断深化,现已向商务部报送了第一批拟在全国复制推广的10项湖北改革经验。
11月15日10:30,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退税平台正式上线,武汉高德红外公司工作人员登录该平台,通过网页在线选出需要申报的关单和发票信息,数据匹配后,出口退税申报数据自动发送到国税部门的远程服务器上。一个小时后,就收到了退税款54万元。湖北自贸试验区出口退税速度已经领跑前列。
省商务厅负责人说,完善自贸区工作协调机制,推动中央、省、市、片区四级工作对接,切实解决各片区、部门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加强改革试验任务统筹推进,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改革试验任务,组织编制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规划。做好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和承接工作,督促相关单位加强对第一批61项下放权限的跟踪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及时研究下放新一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深入剖析各片区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等特色领域的实
践案例,尽快形成制度创新成果。这是未来有关自贸试验区要做的事。
“一带一路”精彩绽放
驼铃古道丝绸路,弹奏着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旋律。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湖北省的位置地处中部、承启东西、衔接“一带”与“一路”的重要战略地位,大力推动中欧班列(武汉)、江海直达航线、铁水联运模式发展,努力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重要节点。积极打造境外经贸合作区,完善对外投资合作服务促进体系,深化对外投资合作。以产业集聚及产业链配套带动,在政策指导、投资促进、市场考察、信息对接等方面精准服务,定向培育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推动湖北省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向“一带一路”国家转移。
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出台了融入“一带一路”的指导性文件,引导企业“走出去”。
据不完全统计,前三季度湖北省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1.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4.1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额的61%和62.6%。
从经贸合作到促进民心互通,从平等互利到推动多方共赢,鄂企正在“一带一路”上谱写湖北开放新乐章。
投资45.32亿美元的安哥拉卡古路卡巴萨水电站、17.19亿美元的巴基斯坦DASU水电项目主体工程、15.06亿美元的巴基斯坦N-J水电站……目前,葛洲坝在“一带一路”沿线在建项目超过30个,业务范围涵盖水电、公路、港口等10多个领域,成为中国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一杆旗。
一个个重点工程,就是一道道靓丽风景。中建三局承建的康斯坦丁歌剧院,被誉为阿拉伯国际文化艺术节“跳动的心脏”;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是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泛亚铁路”重要通道之一;阳光凯迪集团承建的越南冒溪电站,被越方评价为“明星水电站”。
省商务厅相关人士表示,鄂企融入“一带一路”,优势产能“走出去”,既有利于自身转型升级,增强全球竞争力,也推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可谓互利共赢。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首届中欧自贸投资论坛”,在东湖综合保税区举行。远道而来的20家德国企业、银行与研究所,以及18家捷克企业,与20多家湖北本土企业围坐一堂,洽谈跨国合作。
这是4月武汉自贸片区挂牌以来,迎来的最大规模“一带一路”外商代表团。它们多数是创立超过50年的“老店”,历经两到三代人的传承经营,涉及汽车制造、金融、电子元器件、精密加工、建材等多个领域,年营业收入最高的超过8亿欧元。
5月26日,比利时瓦隆州外贸与外国投资总署、省商务厅、省联投集团签署三方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中国——比利时科技园”的建设和运营。
中比科技园是湖北省“一带一路”重点示范项目,也是湖北企业投资建设的首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项目选址比利时瓦隆州新鲁汶市,距离“欧洲首都”布鲁塞尔25公里,是世界顶尖学府新鲁汶大学科技园的“园中园”。
据恩施州农业局副局长田代华介绍,恩施州鑫农等17家公司的茶叶远销德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2016年出口量近1万吨,出口创汇3000多万美元。“一带一路”建设给全州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如何更好融入“一带一路”,不少鄂企表示,既要充分了解当地法律,尊重当地文化风俗,又要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合作共赢,真心交朋友。
共商、共建、共享是“走出去”的原则。
11月20日开通了首列宜汉欧班列,打通宜昌至莫斯科、汉堡等“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通道,为开通宜欧班列先行先试
以心换心,融入“一带一路”的鄂企正用真诚,赢来更多“朋友圈”。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
5月27日,长江产业基金2017年合伙人大会暨第一届长江产业发展论坛、光谷产业创新高峰论坛在汉召开,包括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内的约700名嘉宾与会,截至目前,长江产业基金已向18支母基金出资,首期实缴规模492亿元,其中引导基金出资80亿元。
集聚集成专业、企业家、投资人、校友四支“招商大军”,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校友招商,升级招商引资新模式,增强了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实效。
湖北省政府出台《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若干意见》,鼓励各地完善相关政策,推进招商工作。到2020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和省外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8%以上,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超过300家。《意见》还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对成绩突出的予以优先提拔重用,建立招商容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
商务厅主要负责人说,把招商引资作为商务工作的主抓手,推动湖北全省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热潮。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实施意见》、《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若干意见》,制定《关于产业招商的指导意见》,强化招商引资政策支撑。在全国率先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权限下放市州,推动外资管理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
开展“访企业、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专项行动,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围绕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重点组织好第10届中博会、鄂港澳粤经贸合作洽谈活动,广泛宣传推介湖北省对外开放新优势。建立重大项目“日快报、周上报、月通报”招商引资信息报送制度,配合省政府对招商引资进行常态化督查,在全省掀起招商引资“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重点打造鄂港澳粤、鄂沪(长三角)、华创会、楚商大会等招商引资活动,精心培育“鄂京(环渤海)湖北之窗”“世界500强对话湖北”新平台。充分发挥开发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推动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开放程度高、产业结构优、创新能力强,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国际合作产业园。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吸引跨国公司、央企、民企来我省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技术中心、采购中心和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形成总部集群布局和集聚效应。截止前三季度,湖北省实际使用外资85.5亿美元,同比增长9.7%;省外资金实际到资7227.1亿元。第三产业合同外资和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7.9倍和24.2%,公共设施管理、交通运输仓储、租赁和商务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5倍、1.7倍和31.5%。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全省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3801个,合计金额近2.9万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345个,合计金额1.3万亿元。截至9月底,来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13家,累计达267家。预计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09亿美元,同比增长8%。“近九成外资投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表明外资看好湖北未来发展。”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外商投资涉及智能制造、商贸、新能源、旅游等领域,其中新签最大投资项目为随州的旅游项目,投资45亿美元。武汉、宜昌、襄阳、荆州等沿江城市利用外资增幅位居前列。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33.2亿美元,同比增长52.3%;完成营业额38.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实际投资额13.3亿美元,同比增长27.6%。湖北省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省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1.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4.1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额的61%和62.6%。
探索“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大力推动新业态协同发展,截至10月底,汉口北实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1.6亿美元,外贸备案商户2060家。大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首次认定9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全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实现出口13.7亿元。推动跨境电商向“快通关、快报检、快汇兑、快退税”全流程业务迈进,积极推动武汉市申报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
启动实施“荆楚优品”工程,发布首批《“荆楚优品”目录》,与一批电商、农业经营龙头企业和商协会开展战略对接,组织“荆楚美味—首届湖北农村地标优品网货销售活动”,在港澳举办“荆楚优品”展示推介活动,推动“荆楚优品”进商超、进便利店、进食堂、进餐企、进展会,培育我省农产品流通品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稳步推动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向基层延伸。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要求,湖北既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又肩负着“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历史重任。坚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建设好湖北自贸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发展蹚出新路,为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示范,这将对整个中国的发展意义深远。打造制度优势叠加的营商环境,向制度创新要动力,就能在新时代跑出创新发展的加速度,为湖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征程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五年,湖北省商务工作将坚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与较高的发展质量并重,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努力建成国内市场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