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湖北厚植五大新优势 在中部率先建成小康社会

27.01.2016  09:21

(记者张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加快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在全国发展方阵中总量进位、质量升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为实现“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发展目标, 报告提出,要坚持先进理念引领,厚植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优势,争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先行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示范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厚植创新发展的新优势,推动发展由“后发赶超”向“先发引领”加快转变。湖北最大的资源是人才资源,最大的潜力是创新潜力,完全有条件实现“先发引领”。务必通过加快构建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资源转化,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源泉。把创新创业落实到产业发展、结构优化、提挡升级、改善供给上,全面增强湖北科学发展的驱动力。

厚植协调发展的新优势,进一步丰富拓展“一元多层次”战略格局,统筹推进“两圈两带一群”“一主两副多极”发展,更加注重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更加注重四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更加注重“四化”同步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厚植绿色发展的新优势,树牢和笃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潜力转化为巨大的绿色发展优势,更大力度发展绿色、环保、低碳经济,大力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健康养生、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新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实现环境与经济和谐共生、发展与转型协调共进。

厚植开放发展的新优势,牢固树立海纳百川的开放理念,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着力畅通开放大通道,打造开放大平台,推动开放大通关,不断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努力把湖北建成内陆开放的新高地,显著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厚植共享发展的新优势,按照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报告同时提出,实现“十三五”总体目标,我省还要坚持重大工程和项目硬支撑,牢牢把握规划实施的落脚点。

“十三五”总体目标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提前翻一番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效发展,在结构优化、转型提质的基础上,全省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提前翻一番

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十个确保”目标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

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升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水、大气、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依法治理水平全面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亮 点

人才

深入实施“千名创新人才计划”“万名创业人才计划”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金蓝领”及“工匠”型人才开发培养工程,着力夯实培育催生新企业、开发推广新产品、开辟拓展新市场的人才基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使我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交通

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对外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铁“米”字形骨干网,对内形成城际铁路区域网络;加快新的“五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巩固武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提升襄阳、宜昌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及一批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通达能力,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产业

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建设制造强省。大力实施工业强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智能制造、制造业国际化、服务型制造、企业家培育等工程,着力推进十大产业重大项目包,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形成2至3个产值过万亿的产业

格局

以“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为引领,在继续发挥“一主两副”带动作用的同时,重点推动3至5个经济基础较好、带动能力强的地级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新兴增长极,支持20至30个发展潜力大、承载能力强的县市建设成为新的增长节点

健康

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妇幼健康和计生服务保障等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湖北”建设

2016年工作部署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9%左右

本报讯(记者蔡木子)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过剩产能和房地产库存明显减少;企业成本上升和工业品价格下跌势头得到遏制,有效供给能力有所提高,财政金融风险有所释放。

报告说,确定9%左右的预期目标,是体现中央对湖北的要求、与“十三五”规划有机衔接、争取发展主动的政治担当。尽管我省面临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复杂,困难和挑战更多,承受的压力更大,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更弥足珍贵。只要敢于迎难而上、竞进不息,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报讯(记者蔡木子)高度聚焦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供给侧改革成为湖北今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报告提出,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今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优化需求结构的同时,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创新驱动、优化消费供给、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推进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供给侧改革、深化高水平双向开放,释放发展新动能。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两圈两带一群”“一主两副多极”建设、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不断优化发展新格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三大计划实施、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强化问责考核,推动绿色发展。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打好脱贫攻坚战、积极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亮 点

推进创客大省建设

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经济圈

着力在光电子、3D打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组织实施100个左右省级技术创新重大项目,重点推进1000项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应用,进一步夯实创新驱动的产业基础。推进创客大省建设。更大力度搭建大中小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五方协同”的众创平台,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经济圈,着力形成各类创新主体互促、民间草根与科技精英并肩、线上与线下互动的生动局面。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落实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

优化休假安排,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激发旅游消费需求。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数字媒体等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消费品加快发展。加大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落实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稳定汽车消费。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释放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

争取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尽快启动

和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获批

加快建设东风雷诺乘用车、第六代低温多晶硅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汉十高铁、郑万高铁、蒙华铁路、天河机场三期、长江中游“645”深水航道整治、汉江枢纽及航道整治、三峡枢纽综合运输体系、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重大交通项目以及麻城至武穴、武嘉、宜张、宜来、武深等高速公路建设;争取襄荆宜高速铁路早日开工;加快建设宽带普及提速、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楚天云平台、智能电网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抓好提请国务院支持的13个重大项目的工作衔接和推进落实,争取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尽快启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获批。

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

全面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

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负债率和融资成本。落实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下调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等政策,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加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力争全省直供电规模达300亿千瓦时。完善“企业直通车”“绿色通道”“一企一策”等服务制度,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全面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稳定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发展。

筹建长江银行和

汉江中小企业银行

支持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服务、技术和平台创新,积极筹建长江银行和汉江中小企业银行。

加快推进“僵尸企业”

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

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破产清算,实现“腾笼换鸟”。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

组织企业开拓金砖国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及新兴市场

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积极组织企业开拓金砖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及新兴市场。推动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特色产业园。积极申报中国(湖北)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国家早日批准设立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襄阳、宜昌保税物流中心。做大做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进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申报工作,加快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推动武汉水运口岸扩大开放。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

共建共融共享共保取得新突破

深化与长江经济带沿岸地区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加快建设电子口岸。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基础设施共建、产业发展共融、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取得新突破。

支持武汉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

和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加快“两圈两带一群”“一主两副多极”建设。继续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发展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加强两带融合发展,积极争取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形成“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在湖北贯通融合的新格局。继续支持武汉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开工建设海绵城市

示范区120平方公里

抓好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煤气等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50公里、海绵城市示范区120平方公里。

100万农业转移人口

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实现10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蓝天 碧水 净土

深入推进“三大计划”实施

强力推进实施“蓝天工程”行动计划。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主动作为,综合施策,加强治理,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提高。加快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或改造。全面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餐饮油烟治理。

更大力度实施“碧水工程”行动计划。实行最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安排转移支付资金20亿元,支持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市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水功能区和排污口监督管理,全面推进重大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加强长江、汉江、清江流域污染防治,全面开展湖泊水环境治理工作。

抓紧实施“净土工程”行动计划,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试点示范。全面开展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

力争全年实现147万建档立卡

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加大力度精准推进“四个一批”落实,力争全年实现14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尽快出台《湖北省“十三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和四个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认真组织实施精准扶贫和“六到农家”工程。完成38万贫困人口易地搬迁任务,提高220万名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补助标准。

(整理/记者张晟 蔡木子)

责编:刘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