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六成雾霾来自燃煤排放 如何打赢呼吸保卫战?

27.05.2014  11:21
图为:未来,特高压输电线将给湖北带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视界网 黎金勇 摄) 图为:国电汉川电厂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5号机组,排放的烟气几乎只剩二氧化碳和水。 (记者 刘天纵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刘天纵 通讯员 邹平 邢杰 邱丹 祝科 实习生 赵佳

  消失3个月的雾霾卷土重来。

  昨日,武汉陷入重度空气污染。这已是一周来的第二次,上一次是20日。

  同一天,在北京,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召开会议,部署全国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烧煤,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正因为此,人们将“特高压”(将西北煤炭就地发电后跨区输送)视为治霾的一剂良方。今年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大气污染治理,首要措施即为实施特高压跨区输电项目建设。

  湖北与特高压“相恋”已6年,特高压离我们有多远?能否让我们头顶的天空变蓝?

  湖北,如何走出“十面霾伏”,赢得“呼吸保卫战”?

   调查

   烧煤大户的成本账

  3月28日,黄石市西塞山区,黄思湾隧道。狭长的隧道里挤满了运煤的货车,烟尘滚滚,让人睁不开眼。

  穿越隧道,一个冒着黑烟的山谷映入眼帘,40余家中小模具钢生产企业密密麻麻,厂房间的道路满是煤灰。行走其间,刺鼻的烟尘味令人掩鼻。

  山谷与大冶汪仁镇接壤。记者发现,这些企业生产工艺类似:回收废钢铁,通过中频电磁感应炉融化,制成钢锭,再通过加热炉和淬火炉锻造成模具钢销售。上述工艺中,加热炉耗煤甚巨。

  飞云特钢有限公司是山谷企业中的“大块头”,去年产值达6000万元。走进公司锻造车间,只见工人们满身黑灰,有的用铁锹向炉中添煤,有的用铁钩摆弄烧红的钢锭。

  这里已黑烟滚滚,为何仍烧煤?该公司董事长李宏希给记者算了笔账:在加热炉环节,每生产1吨模具钢需要消耗450公斤煤,约480元;如果改用电加热,则需交约800元电费。此外,如果煤炉改电炉,改造成本至少需要300万元。

  差别还不止于此。“拖欠煤款,跟煤老板好商量。电费欠缴,肯定要拉闸限电。”李宏希坦言,模具钢下游经销商都是预开半年的承兑汇票,很少付现金,如果所有工艺实现电能替代,每新增一个变压器须向供电局交20万元押金,企业会因流动资金不足,被迫借高利贷凑钱缴电费。

   数据

   一煤独大”的尴尬

  飞云特钢,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省耗能产业的现状。

  据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统计,我省煤炭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高达63.5%,而电力消费占比仅为13.1%,低于全国平均值近9个百分点,电力消费比重在全国各省市排名第26位。此外,我省煤炭消费中只有25.8%用于火力发电,而全国这一比例为48.7%,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更高达60%以上,我省大量煤炭被化工、冶炼等耗能产业直接消耗。

  电的主要来源,也是烧煤。上述统计中的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省用电量60%依靠本地火电厂,但电煤98%需外购,煤炭物流成本高企。

  还有远忧。目前,我省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每年增长约330万千瓦。到2020年,全省用电负荷将超过5200万千瓦,较我省现在的发电能力,电力缺口达2000万千瓦,若仅靠本地新建火电弥补,需新增电煤5000万吨,是2013年全省电煤消耗量的1.25倍,按一节车皮载重60吨计算,需调配约83万节车皮运力。

  来自省环保部门的统计让人心情沉重:我省六成雾霾来自燃煤排放,相当于机动车尾气“贡献”的3倍!

   趋势

   PM2.5倒逼企业减排

  5月21日13时,武汉东湖梨园PM2.5浓度每立方米200微克,重度污染;荆州市图书馆146微克,中度污染……如今,老百姓只要用百度搜索“PM2.5”,就能实时查询全省所有市州的精确空气数据。PM2.5,成为人们衡量政府和企业的杆秤。

  火电企业对污染问题最敏感。用环保大功率机组替代低效小机组,成为业界共识。

  在汉川市新河镇,国电汉川电厂在4台装机容量33万千瓦和1台100万千瓦机组基础上,年内将新增1台100万千瓦机组,以更清洁环保的方式保障武汉及孝感地区用电。

  “从2008年起,国电公司投资7亿元用于汉川电厂‘脱硫’、‘脱硝’及‘电除尘’改造,目前,电厂多项排放数据优于国内同行。”该电厂安全环保监察部负责人杨先锋自豪地说。

  烟囱230米高、锅炉77米高、建筑占地面积达4个足球场……记者在厂区参观发现,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5号机组真是“庞然大物”,但站在它身边几乎闻不到燃煤的异味。“机组功率越高,燃烧越充分,节能环保效果越好。”杨先锋透露,100万千瓦与33万千瓦的机组相比,每发1度电节约40克煤。

  在武汉,青山区正逐步告别全市PM2.5“老大”位置,武钢贡献不小。“除炼焦需要用煤,武钢的热轧、冷轧、硅钢等后续工艺皆实现电能替代。”武钢安全环保部部长吴启兵说,从2005年至今,武钢已在除尘、水处理、负能炼钢等方面投入技改资金100多亿元,并于去年荣获了国务院和国资委颁发的节能减排先进企业证书。

  据了解,今年有望开工的“雅安-武汉”特高压工程测算电价,将低于目前湖北火电标杆电价0.02元-0.07元/千瓦时。“煤对化肥企业来说,既是燃料又是原料,电价降了,污染较大的自备小火电自然停了。”中石化湖北化肥厂副总经理杜阳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