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借自贸区经验筑改革高地

21.08.2014  23:14

    新华网武汉8月21日电 题:湖北借自贸区经验筑改革高地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陈俊

    作为“探路者”的上海自贸区正引领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同处长江流域的湖北借鉴自贸区经验,先行先试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深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探索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的创新与开放“双轮”驱动发展路径,打造内陆改革新高地。

     内外压力相加呼唤改革释能

    为摆脱资源枯竭的困境,大冶有色金属集团将转型的目光投向贸易与金融,在上海自贸区设立贸易公司,逐渐破除这家老国企长期存在的求稳守成、封闭保守的旧思想。“走到十字路口时,有色人豁然开朗。”大冶有色上海贸易公司总经理付加雷说。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第二季”,区域发展推至纵深,湖北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制约发展的顽瘴痼疾仍未消除,政府主导的思维定式依然明显,转型升级的压力日益增大。为了保持快速发展,湖北将战略基点定位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3月20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队赴上海自贸区考察,要求学习自贸区改革创新精神,以更大力度解放思想,以更大勇气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武汉市委、市政府随后成立专班,走访企业,谋划学习借鉴方案。

    6月24日,湖北印发《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开展先行先试工作方案》,谋划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核心,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等7个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创新与开放“双轮”驱动经济发展

    三环集团是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一直为身处内陆而苦恼,去年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了国际贸易公司。三环集团总经理梅汉生说,东湖高新区借鉴上海自贸区即将试点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使用,让三环集团看到希望,许多业务将重返湖北。

    像三环集团一样,许多高新企业走向国际化,遭遇到制度瓶颈。东湖高新区将借鉴上海自贸区的目标锁定在创新驱动与开放驱动“双轮”发展,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自贸区创建相结合,在行政审批与服务、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扩大开放等方面,实施12大类、97项改革。

    作为中西部唯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区肩负着国家战略,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保持30%左右增长,成为一颗耀眼明星。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胡立山说,创新和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引擎,只有一起发动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东湖高新区为自己设立了赶超目标,创新驱动以美国硅谷为标杆,开放驱动以上海自贸区为标杆,通过1—2年的改革试验,为湖北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