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下半年经济发展打好五场攻坚战

28.07.2014  13:41
  

  湖北日报讯 本报评论员

  当前,湖北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逆势进位的关键时期。上半年发展势头好,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对照全年目标任务,工作更加繁重,任务更加艰巨,时间更加紧迫。在经济下行、后劲不足、多重任务并行的发展压力面前,我们拿什么来稳增长?靠什么实现“竞进提质、升级增效”?做大投资底盘、扩大有效投资无疑首当其冲。

  这是由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的。从全局来看,我们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这个最大国情对应的要求就是发展。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国情没有变,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不能动摇。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是核心,是基石。没有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其他四个建设就无从谈起。越是在发展负重前行的时期,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就越是不能放松,经济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关系就越是不能错位,投资作为发展的底盘和硬支撑的作用就要越发凸显。

  这也是由湖北的省情决定的。省情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出台政策措施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看到,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湖北在投资总量上的差距还非常大,投资底盘与我们发展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发展不够仍然是湖北最大的实际,我们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这样的省情,决定了在投资、出口、消费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仍然是“驾辕的马”;也决定了“转方式、调结构、上总量”是三位一体,必须同步推进,不可或缺,不可偏废。缺了任何一项,都不符合湖北的实际,都会影响湖北持续健康的发展步伐。

  扩大有效投资是一场攻坚战。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满足于总体上发展不错,抓项目、抓投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了,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的力度减弱了。新开工项目减少、新招商引资下滑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不以GDP论英雄”的认知发生了偏差,放松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不以GDP论英雄,是不简单以粗放的、低质量的、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GDP论英雄,但不是不要GDP,更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以高质量的、结构优化的、绿色的、民生的GDP论英雄。这对我们来说,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

  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不能做大投资这个发展底盘,我们“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就没有基础,我们转方式、调结构就没有条件,我们的发展行稳致远就无法累积后劲。做大、做实、做强投资,我们必须理直气壮、迎难而上、决不松劲。

  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新丝绸之路、“十三五”规划等重大战略机遇的叠加,已经为扩大投资打开了宽广的空间;国家定向调控、微刺激的政策出台,也为夯实底盘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这正是积极争取,精准对接一批支撑作用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的宝贵时机,正是千方百计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的大好时机。

  对机遇的最好回应,应是我们在深化国情省情认识的基础上,主动把握发展规律,乘势而上,奋发有为。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搏精神,拿出决战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凝聚不被困难所压到、不被压力所束缚的气概和力量,夯实投资底盘,筑牢发展基础,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我们就能不断赢得发展的主动和竞争的优势,赢得不断跨越、富民强省的美好未来。

   省发改委:确保全年投资2.5万亿元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驾辕之马’。”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认为,打好全年目标任务攻坚战,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支撑,确保实现全年投资2.5万亿元、增长20%以上的目标。

  “要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支持,千方百计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李乐成说,当前要抢抓国家定向调控、微刺激的政策机遇,让更多项目纳入国家投资的“笼子”。目前,我省正在抓紧推进实施20个重大专项的480个(类)项目,确保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着力推进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武汉至十堰高速铁路、长江水道综合整治工程、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4大重点工程。同时,抢抓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制订“十三五”规划等重大战略机遇,做好项目谋划储备。突出抓好360个省级重点项目,有效解决项目建设审批办证、征地拆迁等问题。用好中央财政资金,盘活我省专项项目存量资金,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建设。

  此外,还要千方百计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千方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李乐成介绍,我省已推出首批95个鼓励社会投资示范项目,总投资达2834亿元,鼓励民间资本通过合资、独资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市政、民生等领域项目建设。

  壮大实体经济攻坚战

  省经信委:扭住工业“牛鼻子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期,实现我省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牢牢扭住工业‘牛鼻子’,既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也是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的。”省经信委主任欧阳万坤说。

  实体经济强基固本,工业要继续“挑大梁”,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欧阳万坤说,省经信委将进一步实施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食品、医药等六个重点产业和冶金、石化、建材、纺织四个传统产业调整升级《行动方案》,突出抓好投资过10亿元的256个工业项目的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加快培育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数字家庭、软件等有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壮大实体经济,工业要做大增量。欧阳万坤介绍,下半年,省经信委突出抓好53个预增产值过10亿元的重大增长点企业的跟踪服务,促进东风本田三厂、通用汽车武汉基地、乙烯下游产业等一批重大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产能,确保今年新增产值1200亿元。推进非公经济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确保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户。以“123”企业家培育计划为载体,推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在钢铁、汽车、服装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供需对接活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销和研发合作。

   调结构转方式攻坚战

  省科技厅:力争高新产业“增值”4000亿元

  “只有调结构、转方式,推进产业改造升级,才能为我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腾出环境空间和市场空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省科技厅副厅长彭泉认为。

  今年以来,省科技部门运用改革的办法增强发展活力。如,为推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机制等十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开全国先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誉为湖北“科技新政”。

  彭泉介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我省的高端制造、数字家庭、北斗导航、光电子信息、海工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方面拥有技术优势。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强化资源集成,投入一半以上的省级科技经费集中支持激光、智能制造装备、光通信等重点产业链的发展,大力提升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围绕主体培育、载体建设和改善投融资环境下功夫、求实效。继续推进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跟踪服务系统并实施科技企业创业培育工程,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0家,新增科技创业企业2000家以上,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

  改革创新攻坚战

  省金融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如何打好改革创新攻坚战?省政府金融办主任刘美频认为:“金融改革创新是改革攻坚重点之一。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要不断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上半年全省金融业总体平稳增长,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贷款增速回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然突出,金融风险防控压力加大。

  刘美频表示,下半年,全省金融部门按照打造“一个体系”(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发挥“两手作用”(政府有形之手引领保障和市场无形之手资源配置)、搞好“三方协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协同)的工作思路,抓好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和县域金融工作“两个重点”,努力实现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多业态金融组织体系“两个突破”。

  具体来讲,一是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平稳较快增长。信贷确保实现“四个高于”目标,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保险业规模。二是大力推动武汉金融改革创新。年内筹建好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湖北交通集团财务公司,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积极申办民营银行。三是加大金融支小支农力度。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金融支小支农23条意见,推广通山县域金融发展模式,打造县域金融工程。四是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等金融犯罪行为,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和处置工作。

  保障改善民生攻坚战

  省财政厅:确保75%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

  “今年要更加重视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财政资金的投入要更加讲究清晰透明,聚焦精准,重点突出,有效发力。”省财政厅厅长王文童说。

  今年上半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19亿元,增长19%,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1655亿元,增长21.5%,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5%,民生增支额占全部财政增支额的83%。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幅分别达到49.4%、32.9%和21.1%,增支幅度较大。

  财政民生支出有的是直接增加个人收入,有的是通过政策的引导,减轻个人支出负担,间接地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二者异曲同工,不可偏废。“下一步,省财政将加大今年年初确定的政府十件实事落实力度。”王文童表示,财政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化解过剩产能形成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问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农村智能广播网建设、残疾人“阳光家园”托养等项目督查落实力度,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扩大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王文童说,这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保障。

   化危机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辩证看待当前湖北经济四大压力

  湖北日报讯 “湖北经济上半年可圈可点,但下半年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面临经济下行、发展后劲不足、多重任务并行、适应新标准新要求四大压力。”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认为,只要客观分析形势,辩证看待压力,完全可以化危机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

   增速放缓但排位上升,下行中已现复苏迹象

  “经济下行压力客观存在。”邹薇说,上半年湖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或放缓,就是最客观的“压力计”。比如,GDP增幅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

  但与其他地区横向比较,湖北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邹薇分析,增速10%以上的有5个省市区,与湖北都没有可比性,重庆、天津是直辖市,西藏、贵州、青海基数较低。增速在9%-10%之间的有7个省份,湖北与江西并列全国第9。而去年湖北GDP增速虽为10.1%,但在全国排名第12位。“除了关注增速地区,更要研究失速地区。”邹薇说,全国GDP增速小于或等于全国平均值7.4%的省市中,包括京沪浙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山西、河北等资源型省份,还有辽宁、吉林等传统老工业基地。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失速相比,湖北同为工业基础较好的省份,但传统产业率先转型,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新开工项目减少,投资回落但仍处较高水平

  发展后劲不足的压力,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二是地方招商引资大幅下滑。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同比减少1000多个,增幅同比回落11.5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仅增长3.9%,同比回落11.4个百分点。全省有9个市州实际利用外资下降,其中6个降幅超过30%。“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湖北仍属投资主导型。”邹薇说,湖北上半年投资增速达21%,尽管同比回落,但仍是一个较高的增速。因为全国投资增速早就回落到20%以内,维持在17%-18%之间。“引进外资减少,是全国普遍性问题。”邹薇说,今年5月,我国引进外资下降6.7%。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美国、欧盟、日本在我国的投资明显降低,韩国、俄罗斯、英国的投资略有增加,而湖北的主要投资伙伴是欧盟、美国和日本。

  邹薇认为,除了让投资来源多元分散化,湖北更要看重引进外资的结构,要从单纯的资金注入,到引进技术、引进品牌、引进流水线,提高制造业国产化程度,摆脱对外资引进的依赖。

   升级增效促改革,效速兼取倒逼转型发展

  “既要做大总量,又要转方式、调结构,还要改革创新克难攻坚。”邹薇认为,湖北肩负“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历史使命,面临着多重任务并行的压力,哪一项都不轻松。“这对湖北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邹薇说,过去运用传统、粗放的办法加快发展有一整套作法和经验,但是,如何依靠提质增效升级来加快发展,如何更多更好地运用市场办法、改革办法来促进发展,还需要不断探索。“比如汽车、钢铁、有色、石化等产业,德国和美国只有3家至5家大型企业,而我国相关企业从几十家到上百家不等。”邹薇认为,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武钢、东风、华新水泥等优势企业,应借机发展,优化产品结构,占领其他地区淘汰落后产能让渡出的市场空间。“过去,一些地方为了GDP而承接沿海落后产能,导致刚引进的产业没过几年就进入淘汰行列。”邹薇说,再也不能干这种只有GDP却没有发展实效的事情了。

   适应新标准新要求,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

  当前,一些地方、部门不同程度存在松劲、松气现象,特别是不敢担当、不想担当。说到底,还是对新标准、新要求不适应。

  邹薇认为,这体现在一些人的工作状态上,要么是“不着急”,要么是“干着急”。“不着急”是指抓项目、抓投资的主动性不够,有的甚至连项目都不愿跑了,更谈不上招商引资。“干着急”主要是创新能力不够,比如抓投资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发力,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盲目投资问题,与发展标准提升的新要求不相符。“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态度问题,积极适应,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提升干事创业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