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帮了渔民大忙 苗种本土化助洪湖渔民增收

21.01.2016  09:36

  “苗种本地化,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12日,洪湖市滨湖办事处付湾渔场渔民王生松,对来家里调研的市科技局局长陈再雄说,科技扶贫帮了渔民大忙。

  王生松1993年开始养河蟹。往年每到腊月,他和其他渔民都要到江苏等地抢购蟹苗。由于两地水环境不一样,加上长途运输,蟹苗成活率不到50%。为保险起见,往往要加大投放量,这样不仅增加成本,也导致养殖密度增加,河蟹个头较小,价格偏低,渔民收入不高。

  洪湖是我国淡水水产第一市(县),全市水养面积91万亩,其中河蟹养殖水面47万亩,是洪湖水产主导产业。苗种问题成为阻碍洪湖河蟹产业壮大的瓶颈。该市科技局向省科技厅争取项目经费1000万元,促成六合水产公司与武汉水生所合作,破解了蟹苗繁育本土化的难题。

  扩大蟹苗繁育规模,该市科技局在渔民中发展科技示范户,聘请当地乡镇水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科技特派员,结对为示范户提供技术服务。

  王生松成为众多科技示范户中的一员,与他结对的科技特派员是滨湖办事处的胡良成。王生松很快成为付湾渔场养殖能手,他扩大养殖规模,在三八湖渔场、小港农场承包鱼池,将繁育技术推广到更多渔民手中。“现在一年纯收入20多万元,感谢科技局,感谢胡主任。”王生松说。

  科技改变了洪湖的河蟹产业。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现在蟹苗成活率高于80%;以前每亩水面投放蟹苗1500只,现在投放800只;以前每亩水面产蟹低于40公斤,现在高于75公斤;以前每亩纯收入不超过1000元,现在为2000至5000元。

  改变的还有鳝鱼产业。2014年,洪湖科技局促成长江大学黄鳝专家杨代勤与黄鳝养殖大户谢守祥联合攻关,使黄鳝苗种本土化。科技局将谢守祥培养成科技示范户,带领周边10个村、188户农民发展鳝鱼产业。

  谢守祥介绍,以前购买外地鳝鱼苗,一口箱放进12.5公斤鱼苗,最后收黄鳝50公斤;现在一口箱只放3公斤鱼苗,可收黄鳝60公斤;以前一口箱纯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一口箱纯收入1800元以上。 (罗序文 陈婧 刘洋)

湖北举办线上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
7月25日至26日,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省档案系统抓好国家档案局对湖北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湖北省档案局依托中国知网以线上方式举办机关档案业务建设培训班。省内外档案工作者4.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