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高考加分 呵护起点公平

18.12.2014  13:50

    12月17日,教育部官网正式公布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规定2015年1月1日起,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体育特长生等5大高考加分项目。《意见》还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新华网12月17日)

    教育部等部门此次清理、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力度大、亮点多、要求严,让人不由得为之叫好。这是对多年来社会呼吁的诚恳回应,体现了有关部门重塑高考公信力、维护教育公平的诚意和决心。

    一些高考加分,在特殊的时期,对于一考定终身的制度设置,的确形成了一定的弥补效应。但如今这些年,我们记得的,似乎并不是这些加分带来的利好,而是其背后的丑闻——四川省中学生游泳锦标赛频频打破蛙泳亚运记录,被曝是为加分卖奖;湖南高考状元都是武林高手,武术加分内幕被戳穿;今年曝出的是,辽宁本溪一个班40人,竟然22人体育加分……

    而事实上,仔细梳理不难发现,一些加分的确毫无必要,如此次取消的体育特长、奥赛、科技获奖、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突出这五项的加分,前三项是特长,只要能力突出,不怕找不到合适的学校;后两项,根据调查显示,“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在这样的境况下,取消这五类高考加分,无疑是一种理性回归。

    需要强调的是,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决不是否定素质教育,更不是否定特长生的价值。正如《意见》所规定的,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可作为高校自主招生优先录取的条件,具有体育特长的考生可报考高校的运动队,有突出事迹的考生可被高校破格录取……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意在维护高考公平,而素质教育只有建立在公平的起点上才能开花结果。(杨燕明 浦江潮)

(见习编辑 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