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淘宝村”:村民4万起家现年销售收入250万

21.05.2017  17:22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杨麟 通讯员 查方政 实习生 谢雨彤

下营村在哪里?在秦巴大山深处的郧西县涧池乡.

就是这样一个偏远乡村,却借助一根网线,穿越大山,成为全国赫赫有名的淘宝村.

依托当地特有的绿松石和农副产品资源,全村近半数村民触网,去年线上交易额7000多万元.

2014年,下营村被阿里巴巴集团评为“淘宝村”,至今在全省仍属独一份.

印象:山村充盈电商元素

车出郧西县城,山路蜿蜒,行驶32公里,来到下营村.

村口,一块大石上刻着下营村人的骄傲——“淘宝村”.

阿里研究院对淘宝村的界定是:大量网商聚集,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1000万元以上,村活跃网店数量达100家以上,或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的10%以上.

下营村名副其实,村党支部书记刘廷洲介绍,全村339户村民,从事电商的有139户近700人,开设淘宝店、微店500余家.

村里的电商中心门口熙熙攘攘,停满了武汉、河南等地牌照的汽车,不少外地口音的客商正在洽谈.顺丰、德邦等快递公司的配送车往来穿梭,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发货接货.村里的淘宝一条街上,每家商铺的门楣上都标有淘宝网址、微信公众号.

这些网店的开办者,多数是80后、90后年轻人.1989年出生的蒋家明,是下营村淘宝协会会长.

进入“家明原矿绿松石”店,蒋家明正用手机忙着回复客户留言.短短一上午,他已经在网上接到50多笔订单.

村民庹涛也在微信上推销一款绿松石首饰.2014年,下营村的绿松石电商生意逐渐红火,吸引了年轻人返回乡村,31岁的庹涛就是这时回村开起了淘宝店.从最初4万元的资金起家,如今年销售收入250万元.

“互联网+绿松石”俨然已成为下营村的一张“金字招牌”.村里老人感叹:“以前我们肩挑背驮出门讨生活,如今娃们坐在屋里敲键盘把钱赚.

在淘宝经济的裹挟中,深山里的下营村,每一个细胞都浸润着互联网元素.免费wifi、移动4G全面覆盖,电信20兆光纤入户、微信朋友圈晒单交易随时随地进行……村民们早已习惯了从山外网购生活用品.

蝶变:山沟飞出金凤凰

昔日的下营村是郧西有名的穷山沟.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来到这里的人们惊叹,这样一个贫穷、封闭的小山村,如何蝶变成“湖北淘宝第一村”?

下营村的第一桶金是绿松石.刘廷洲坦言,村里原来有一个绿松石矿,上世纪80年代,曾有600多名矿工开采.进入新世纪,资源枯竭,矿山关闭.但下营人会加工绿松石,村民们坐客车、转火车,将绿松石制品运往北京、拉萨等地销售.

大学生王韬是村里公认的淘宝第一人.2008年,王韬在学校附近网吧里完成了第一笔绿松石网上交易.“拍照、上图、排版,所有流程都模仿别人,跟着‘淘宝大学’视频学.

年轻村民纷纷拜王韬为师,谋划开网店做生意.几年间,下营村的淘宝网店迅速发展起来,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网店店主们自发组建了淘宝网店联盟,抱团闯荡电子商务.物流企业闻风而至,在下营村设立物流点.

绿松石让下营村人见识到了电商的魅力.“现在我们已在淘宝、微信等多个平台建立网店,销售的产品也由单一的绿松石向核桃、马头羊、土鸡等特色产品铺开.”蒋家明说.

许多村民将住房改造成了库房.“这一间放羊肉,这一间放山木耳和蘑菇.”村民周申敏打开自家房门,里面码着一堆堆山货.

2011年前,周申敏每年都在外地打工,“干苦力,一年到头,挣2万元就不错了.”2014年10月,他回村里干起电商,年销售收入40万元.“以前80%以上青年外出打工,现在村里200多对年轻夫妇无一人外出务工,278名适龄儿童没有一个‘留守娃’,95%的村民都在自己家里做生意.”刘廷洲一脸自豪,“通过做电商,乡亲们变富裕了,家家户户住上楼房,开上小汽车.

转型:青山绿水唱主角

顶着“湖北第一淘宝村”的帽子发了财,下营村人却有着自己的危机意识.

绿松石终将枯竭,头脑灵活的下营村人,又展开了一幅新的淘宝生活,打造田园诗歌般的美丽乡村.

行走山村,仿佛走进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村头,200亩荷塘延伸开来,待到荷花盛开时,这里呈现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图景;村中小巷,正在铺设青石板路,摆放石磨石碾,小楼的屋檐也正在进行仿古改造;四面青山上,搭建亭台楼榭;一座座田园风格的农家乐已建成迎客.

刘廷洲手指后山的姚家坡说:“那是当年遗留的绿松石开采矿区,我们正打造一个地质公园.

下营村的转型得到郧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年初,县委书记张涛率相关单位到下营村现场办公,鼎力支持村里开展民居改造,建设污水管网、人工湿地和5座水肥一体化旅游公厕.

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将下营村列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给予扶持.

吃地道农家菜,住原生态民宿,呼吸新鲜空气,还能淘到心仪的宝贝.刘廷洲信心满满,下营村要建成中国最美乡村、淘宝商村、旅游名村.